传统中医理论中,通常会讲究药物的性味,根据药物的五味来认识药性,不同性味的药物,往往有着不同的功效。
而有一味中药,酸、苦、甘、辛、咸五味具备,这个中药就是——五味子。《唐本草》中这样说:"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
五味子入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来源有南北五味子之分,其功效也略有差异,产于东北三省、河北的属于“北五味子”,产于长江流域以南的称为“南五味子”,一般认为南五味子比北五味子品质略差,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南北五味子的差异: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而《本草蒙筌》中这样评价南北五味子:"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五味子虽然五味具备,但主要还是以酸、甘为主,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之功效。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唐代药王孙思邈说: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
五味子,虽然五味具备,但酸能够占到八分,所以在所有的药性中,酸敛收涩的效果更佳显著。其收涩之效,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 用于自汗、盗汗,具有敛肺止汗的功效,常与麻黄、牡蛎等一起配伍;2. 用于遗精、滑精,能够补肾涩精,治肾虚精关不固的问题,可以与桑螵鞘、金樱子、龙骨等同用;
3. 用于久泻不止,具有涩肠止泻的功效,特别是脾肾虚寒,久泻不止者,与吴茱萸,肉豆蔻,补骨脂合用,组成中成药“四神丸”,而如果有五更泄泻的问题,还可加入大枣、生姜配伍使用。
五味子酸而能敛,性温而润,因此,下能滋肾阴,上能敛肺气,对于肺肾两虚治咳嗽症状,五味子具有很好的疗效,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配五味子做成的“都气丸”,就是用于这种咳嗽症状的良药,同时对于肾水不固,滑精遗精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五味子的酸甘之性,具有益气生津止渴的功效,因此,五味子也可以用于津液不足的造成的口渴,以及糖尿病造成的消渴症等,五味子配山药、知母、黄芪等补气生津的药物同用,是很好的组合。
对于阴虚血亏,心神不宁造成的心悸、失眠、多梦等,五味子可配生地黄、丹参、酸枣仁等同用,很多针对多病因失眠的中成药方中,也都包含了五味子这个药材。另外,五味子还有保护肝脏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味子有对抗肝损伤的作用,同时也有增强肝脏解毒作用的效果。
五味子是很好的药材,但其应用也有一定的禁忌和讲究,通常情况下,对于风寒感冒咳嗽初期,不宜服用五味子,对于肝火旺盛,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也应该禁用,另外从用量上应该予以控制,通常建议每次用量不超过10粒,捣碎投煎最佳。
中医三人行所发图文仅作公益性分享,意在分享积极健康的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涉及治疗需要,请联系中医师诊治指导。
点赞也是一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