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用量100克才有效果,中药用量口诀100例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1-30 09:51:18

气虚崩漏,益气固冲

郭诚杰教授对气虚,气不摄血之各种出血,包括妇女崩漏,治疗以健脾益气、摄血固冲为治法,以归脾汤为主方施治,方中重用生黄芪,用量多为30~60克。

36岁女性患者,半年前因连续加班劳累后阴道突然大量出血,随即去当地医院给予止血、输液治疗后血止。近半年来每次月经周期和行经时间均延长,分别为40~50天、10~15天不等,且于非月经期间阴道时有出血,点滴而下,血色鲜红,无块,伴有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困倦无力,失眠多梦,汗出,舌淡少苔,脉细弱略数。

郭诚杰教授诊断为崩漏,其证型为气虚失统,阴血亏少。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固冲。方药:生黄芪(40克,单煎兑服)、党参、白芍、当归、熟地、川芎、炒白术、川断、炒蒲黄、阿胶(烊化)、地榆炭、炙甘草,水煎服。

服上方3剂后阴道仅见点滴出血,继用上方3剂月经干净,但仍感神疲困倦,说话无力,心慌,眠差,腰酸,脉沉细无力。宜益气健脾,养心补肾。方药:生黄芪、炙黄芪(各30克,合煎兑服)、党参、炒白术、山药、白芍、当归、熟地、川芎、桂圆肉、炒枣仁、茯神、川断、菟丝子、炙甘草、大枣,服15剂,诸症基本消除,继服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疗效满意。

黄芪用量100克才有效果,中药用量口诀100例(13)

中风偏枯,补气活血

黄芪益气作用人所共知,然其也具活血通络之功。《名医别录》载黄芪可“逐五脏间恶血”。《本草逢源》述黄芪能“调通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无壅滞也”。清代王清任更是气虚血瘀理论用于临床的典范,创立的“补阳还五汤”为治疗中风偏瘫的代表方,方中生黄芪为主药,用量达120克。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足量的黄芪是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郭诚杰教授非常赞赏、推崇王清任中风气虚血瘀论,临床凡见半身不遂皆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其中黄芪用量少则60克,多则120克,其新病者用量较少,后遗症期和恢复期用量均较大;偏瘫之上下肢可动者用量偏少,不动、难动者用量偏大;无气虚者用量较轻,气虚明显者重用其量;血压正常或偏低者重用,血压偏高者轻用(配合服用降压药)。

一左侧上下肢偏瘫两年、伴肌肉明显萎缩的患者,郭诚杰教授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法,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其中生黄芪120克,一日一剂,并嘱每日坚持康复训练,半月后瘫痪侧知觉、运动较前稍有好转。继用上方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患者生活基本自理。

黄芪用量100克才有效果,中药用量口诀100例(14)

固摄卫气,益气敛汗

黄芪能固表止汗,其作用如《内经》所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而司开合也。”卫气虚弱,腠理失固,则见自汗、盗汗、黄汗、战汗、产后汗出不止。郭诚杰教授治汗证常以玉屏风散加味,其中黄芪用量都在50克以上,有的高达100克。

一位患者因一次感冒后五年来静时汗出,动则尤甚,稍有重体力劳动则大汗淋漓,伴畏恶风,乏力,便溏,舌淡,脉沉无力。当地中医医院给予固表止汗、养阴敛汗治疗效果均不佳。脉证合参,郭诚杰教授辨证为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营阴外泄,治当补脾益肺,敛阴止汗。方药:生黄芪(80克)、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五味子、浮小麦。

服14剂后,自述自汗明显减少。继用该方加减治疗,生黄芪用量在60~80克,前后共服30余剂,诸症消失,半年后随访疗效巩固。

黄芪用量100克才有效果,中药用量口诀100例(15)

小 结

• 临床大凡黄芪用量在15克以下者,补益效应偏小,其作用主要在于协助补气、助气行血、托里排毒和强身保健四个方面。

• 黄芪临床用量在18~30克时,补气效应才能显见,此剂量主要治疗因气虚显著而致的头晕、水肿等病症。

• 重用黄芪之量,大于30克,才可发挥升举下陷、固气摄脱和益气通脉之效。

• 强调黄芪应单独水煎,这样独具其身,补气力强,再与其他药汤兑服,其效优于合煎。

【来源:铁杆e讯,作者:张卫华、曹雪】

黄芪用量100克才有效果,中药用量口诀100例(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