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经脉的腧穴往往连成一线,定位方法上有很多共同点和连贯性,为了方便记忆,最好一次将整条经脉上的穴位定位全部记下来,这样可以加深头脑中腧穴和经脉紧密联系的印象,比仅记常角穴效果更好。
在记忆脸穴的定位方法时,还可掌握一些规律,如胃经从不容穴到气冲穴,均旁开任脉两寸,相隔一寸,只要记住不容穴的定位,依次背熟以下穴名即可。
又如十二俞穴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其第二侧线的俞穴可结合脏腑所主来记忆。
如心主神志,心俞旁开为神堂;肝主魂,肝俞旁开为魂门,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腧穴属于哪一类特定穴,为下一步学习特定穴打基础。
至于腧穴的适应证,多来源于历代的针灸书籍和歌赋,教材上罗列较详,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因为同一经脉的腧穴的适应证大同小异,只要记住了该腧穴的所属经脉及该经脉脏腑病候,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过,主治所及",其主要的适应证也就大致记住了,故可不作为学习重点。
当然,一些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在特定穴的用法中会作重点对比。
腧穴的针刺深浅在刺法中有专门讨论,在腧穴部分可不作为学习的重点。
重视特定穴的应用
特定穴是一类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脆穴。
它们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结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临床常用的俞穴中,80%以上属于特定穴,这些穴位的应用有其特殊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在选穴处方时就会得心应手。
所以特定穴的内容是我们学的重点,应引起重视。
重视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是学好针灸的关键,初学阶段,除重视指力的练习外,在掌握一定技巧后要在自身上练针。
因为针刺疗效与进针的角度、深度、方向,行针的手法,得气后的感觉,针感的传导直接相关。
只有通过在自己身上练针,才能对取穴方法、手法与针感的关系有切身的体会。
因此理论课程学完后,应有1~3个月的实习期,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习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尤其要重视研究辨证要点,选穴、手法、针感与疗效的关系,穴位功能的对比,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针灸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
到如今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
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
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记载了用针灸预防多种疾病,如刺泻风门背不发痈疽等。
明代医家亦倡导针灸保健,高武在《针灸聚英》里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即防病之义。
清代潘伟如在《卫生要求》一书中还阐发了针刺的保健作用,他说:"人之脏腑经络血气肌肉,日有不慎,外邪干之则病。
古之人以针灸为本,所以利关节和气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复,正复而病自愈。"
所谓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此种养生方法,就是针刺保健。
针刺保健与针刺治病的方法虽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刺保健则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