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幽门螺杆菌,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幽门螺杆菌在我国的感染率超过了50%,它的感染与地域、种族和经济条件等密切相关。而由于生活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会导致家庭聚集性感染的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有难根除、易复发的特点,所以许多患者都深受困扰。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是“坏细菌”,但不一定所有人都需要消灭它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在胃部独特酸性环境中生存的唯一一种细菌。由于其常定植于胃幽门部,且形状呈螺旋形或弧形弯曲状,因此得名幽门螺杆菌。其菌体一端有2-6根鞭毛,因此能牢固附着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当处于不良环境中如胃黏膜病变、抗生素暴露或缺乏营养时,幽门螺杆菌可进入休眠状态,待环境适宜时又恢复正常,因此造成了它难根除和易复发。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胃癌在恶性肿瘤死因构成中高居第3位。不仅如此,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原发性肝癌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消化系统以外,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定植于牙菌斑中,不少研究同时发现,它与慢性牙周炎有一定关系,还会引起顽固性口臭。
有些人认为,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现了就要根治,否则会导致胃溃疡或胃癌!其实不一定能,目前我国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并非一刀切,并非所有人感染了都要根治!
因为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能否发展为胃癌与患者自身许多因素相关。如胃癌家族史、基因多态性的改变、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因此,在临床上大部分医生主张对于没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胃癌家族史、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如果没有胃部不适的症状,不一定要*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会传染家人吗?
我们首先来看看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方式: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和医源性传播。在我国的家庭中存在着一个不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如果家中有幼儿,其母亲、祖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在给幼儿喂食时大多数都会先把食物放进嘴里嚼碎或试温,然后才喂给幼儿吃。如果这名家庭成员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就会把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幼儿,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混用餐具也会导致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幽门螺杆菌可随粪便从胃肠道排出,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在水中存活,其正常状态可在河水中存活>1周,而休眠状态下可存活>1年,因此如果食用或饮用了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食物和水,也会导致家人感染。
如何预防家人感染幽门螺杆菌?
避免用嘴嚼碎食物或试食物温度再给幼儿喂食的行为,家人之间也最好使用公筷,避免餐具混用,使用后餐具要进行消毒。烹调食物要保证熟透,饮用水要煮开,杜绝吃生肉,吃水果也应注意清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注意洗手,还应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定期更换牙刷等。
其实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因为抗击疫情需要让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而由于病毒可通过飞沫及接触传播,聚餐时不使用公筷无疑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捷径的途径,因此分餐和公筷的使用再次备受推崇,借此东风,预防幽门螺杆菌其实也迎来了大好机遇,因为围餐和不使用公筷,会大大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而预防家人感染这一“坏细菌”,分餐、使用公筷是非常好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