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国外,步行鲇(walking catfish 也叫“蟾胡鲶”)更是作为一种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为人所知,鱼如其名,能够在陆上行走。
步行鲇 图/ferrebeekeeper
根据研究人员对拉罗汤加岛鲇鱼的研究显示,它们是由于捕食者(比目鱼、石斑鱼、濑鱼和海鳗等)的追捕,不得已而选择迁移到岸上的,也是因为4亿年前,大海里有很多可怕的食肉动物,陆地上却没有多少威胁。
弹涂鱼也是如此,为了躲避捕食者而进化了一身本领。即使在陆地上,也能通过钻进自己打的洞里而很难被捕捉,所以才有了《舌尖上的中国》里那一幕:
用5米长的鱼竿,6米长的鱼线,捕捉10米开外,5厘米长的弹涂鱼。图/舌尖上的中国
除此之外,有学者提出,视力也是一方面原因——在鱼类登陆的过程中,眼部结构的改变让它们越来越多地享用到视觉带来的好处。
在大约3.9亿至2.5亿年前,一种先进的鱼类——希望螈目逐渐脱离水生。化石测量显示,它们的双眼尺寸增长到原来的3倍,这意味着与视觉能力息息相关的瞳孔大小出现增长。
加拿大魁北克的埃斯屈米纳克地层,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希望螈化石样本
与此同时,和其它一些鱼类一样,它们的眼窝由两侧移到头部顶端。
在这个位置,鱼可以通过贴近水面,看到水面之上的虫类猎物,甚至可以把眼睛探出水面。
等等,看到这个描述,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让我们再看一眼弹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