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三不”主义
这些年来,在生孩子方面,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大家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了:
快到预产期还没生就要去开剖宫产;
产程进展慢也是要剖宫产;
为了选个好日子也要剖宫产……。
也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万一生不出来再去开刀还得受二茬罪怎么办?
万一生的过程中孩子胎心不好怎么办?
生的时候太痛受不了怎么办?
我们把生孩子这最原始,最简单的事情(母亲和孩子有异常除外)搞的太复杂了,太医疗化了。
现代医学让生孩子变得安全多了,但是把正常分娩搞得太过于医疗化也没有必要。
孕妈来看我门诊的时候总是遇到要怎么选择分娩方式,对于那些想要剖宫产的妈妈来讲,我一直有一个“三不主义”:
不主张
不完全拒绝
不轻易答应
不主张是因为我是一个妇产科医生,开刀不是开玩笑。
不完全拒绝是因为我尊重孕妈自己的选择。分娩方式是女性的自主权利,想剖就剖,想顺就顺。
不轻易答应是因为我会告诉你开刀会有各种风险。
02 剖宫产的“六大”体验
孕晚期分娩小结的时候,通常有这三种孕妈:
坚决只想剖;
坚决只想顺;
态度在顺和剖之间纠结犹豫。
对于第三种情况的孕妈,我理解她们孕期对于分娩这件事的各种担心。但是,剖宫产开刀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肉体”上的疼痛外,还有“心理”上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先来看这篇文献。
从临床的各种数据研究可以发现,过去10年,剖宫产率是急剧上升。这份meta分析就是探究剖宫产时妇女的情绪和身体需求。
这篇论文选取了2000年至2010年间发表的关于剖宫产经验的定性研究,进行了10项定性研究的荟萃分析,研究了3721名16至43岁的初产妇和经产妇,最后得出“剖宫产后六大体验”。
第一是恐惧。真正到了剖宫产时她们担心剖宫产大出血、担心手术时大人小孩死亡、担心抱错小孩……
第二是迷茫。因为分娩的决定做的太快,也没有跟医生进行很好的沟通,同时也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状况,担心手术的不确定性,或者有超预期的疼痛等。
第三是失控。剖宫产后会对很多事情失去控制,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术后插导尿管,自己会有无法控制的无力感。
第四是破碎感。这些犹豫的孕妈会觉得一旦剖宫产后,身体会有损伤,就不完美了,错过了顺产,错过了做妈妈自然分娩的完美体验。
第五是空虚。这个空虚是意识和身体的分离感。剖宫产准备麻醉过程中,会感觉手脚发麻,无法感受胎动。
最后一点是预期破灭。因为在手术过程中,你会经历一些自己事先没有意识到,没有预期到的生理变化,这些都会导致你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
03 说说痛和不痛
看到这里你会说,我主要是怕肉体的疼痛,而不担心会有心理上的影响。那么我告诉你,选择剖宫产,肉体上也会疼。顺产的话是前期疼,剖腹产是后期疼。
剖宫产首先就是刀口疼,但好在痛的时间不会太长。
另外,大家痛的感觉最多来源于子宫收缩,因为那么大一个宝宝拿出来之后,子宫又要慢慢回缩到以前大小。子宫收缩需要时间,收缩厉害的话,就会痛,也叫产后痛。这种痛感在产后的几天之内都会是明显的和持续存在的。
生孩子会痛是真的,产痛是人类可以体会到的最痛的痛之一,不过也没有那么可怕,疼痛的感受也是属于一种正常的正态分布。
你要是怕生孩子痛的话,有N多种方法和姿势可以让你减痛或是不痛。最有效的办法是药物分娩镇痛,最常用的是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来镇痛。
你要是问我会推荐什么分娩镇痛方法?
当然是硬膜外分娩镇痛,除了镇痛效果好,还相当于给母亲和孩子多了一份保险,一旦发生危急重症等各种意外,可以马上做剖宫产,不需要另外耽误时间去打硬膜外麻醉了。
所以怕疼不是你选择剖宫产的理由。在选择产检医院的时候,最好问一问这家医院有没有硬膜外分娩镇痛以及分娩镇痛的比例。
同时,我也会给医务人员有个建议:
· 评估孕妇的个人认知和理解水平;
· 了解不同孕妇对剖宫产和产后恢复的学习需求;
· 分娩和产后及时提供当下的孕妇、婴儿情况;
·产后可以讨论剖宫产时的情况;
·鼓励尽早母乳喂养;
· 关注不同女性的差异。
关注我的产后妈妈,说说你是哪种分娩方式,你觉得最疼痛的感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