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最简单鉴别方法,和田玉的鉴别方法大全图解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3-01-16 19:46:53

和田玉在矿物学中称为软玉,在中国有上万年的使用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和田玉资源逐渐枯竭和行业部门的管控,价值不断上涨,市场假货和相似玉石品类增多,价格相差悬殊。掌握和田玉的鉴定方法,才会避免上当受骗。本文针对业余爱好者详细讲解和田玉的鉴定方法。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材质真假的鉴定、籽料鉴定、相似玉石的鉴别和主要产地的区分。

和田玉最简单鉴别方法,和田玉的鉴别方法大全图解(1)

和田玉籽料雕件

01、和田玉真假的鉴定

专业鉴定和田玉,通过大型科学仪器来鉴定。这种鉴定方法可以准确无误地鉴定出是否为和田玉,但必须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如果在无法提供实验条件的情况下,作为和田玉爱好者,我们对和田玉真假鉴定过程中常使用观察法,即看颜色、光泽、透明度以及手掂法和刀刻法进行真假的鉴别。

01-1、颜色及色调

和田玉的颜色较为丰富,有白色、青色、黄色、黑色等四种基本颜色,还有一些过渡色,如青白色、灰白色等。新疆白玉的色调是白里透青、俄罗斯白玉是白里透红、青海白玉是白里透灰且多水线较多。

01-2、光泽

和田玉光泽属油脂光泽-蜡质光泽,就是光泽带有很强的油脂性,具有滋润的感觉。这种光泽很柔和,使人看了很舒服。从总体情况看,和田玉比其他玉石的“油”性强,这是鉴别和田玉的一个重要特点。

01-3、透明度

透明度是玉石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和田玉透明度处于微透明一半透明之间,注意透明度与厚度关系。把玉对着光亮处,如阳光、灯光,也可以用手电筒的光,仔细看玉,根据玉石颜色剔透、透色分布均匀程度,判断和田玉真伪。

01-4、密度

和田玉的密度2.90~3.10克/厘米³,用手掂一掂,有一种压手感,因为和田玉的密度比大部分其他玉石大。

01-5、硬度

和田玉的摩氏硬度达6~6.5,钢刀的摩氏硬度是5左右,用刀刻划玉石,玉石完好无损,但是,用小刀能刻动的一定不是和田玉,刻不动的其他玉石还很多,要结合其他鉴定方法来确认。

02、新疆和田玉籽料的鉴别

新疆和田玉籽料的外皮和沁色是鉴别籽料真伪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皮和色的真伪判断主要从玉石的质地松软程度与表面毛细孔的形态沁色轻重之间的关系,分析籽料的真伪。

和田玉最简单鉴别方法,和田玉的鉴别方法大全图解(2)

和田玉籽料

02-1、籽料皮色及种类

籽料是在河水中历经千万年冲刷,自然受沁,质地松软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纹的地方颜色比较深。这种皮色相当自然。玉皮的厚度较薄。色皮的形态各异。

常见皮色有白皮、黑皮、枣红皮、秋梨皮、鹿皮、芦花皮和粗地红皮,较少见的有紫罗兰皮、桃花皮、芝麻皮、蓝皮等。籽料的沁色有层次感,皮和里面的玉感觉是一致的。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该是由浅到深。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所致。

02-2、籽料皮色与质地的关系

籽料皮色的分布主要与质地松软程度,表面粗糙度,各类次生、原生裂隙、层理、冰川痕迹等结构薄弱相关。颜色的分布除单一颜色外,经常观察到多种颜色相互叠加,及相互交融的现象,当多种颜色叠加时,通常黑色分布于底部且厚度较大,覆盖红色、黄色、褐色等颜色,厚度通常较薄。厚度依据质地松软程度、表面粗糙度而异。有时色皮下存在一个颜色渐变过渡层,过渡层的厚度与内部结构有关。沿裂隙分布的颜色是以裂隙为中心,离裂隙越远,颜色厚度越小。

02-3、籽料的凹坑和汗毛孔

籽料表面的凹坑和汗毛孔,是鉴别真假籽料的重要一点。真正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都会有无数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这种表面特征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绝不是人工可以伪造出来的,在十倍放大镜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用汗毛孔来鉴别真假子料非常有效。

02-3-1、籽料凹坑和汗毛孔形态

籽料表面的凹坑形态除少数呈近似圆形外,大多数为不规则形状,千姿百态,大多数情况下凹坑较少孤立存在,籽料上可见多个凹坑。凹坑在裂隙附近更多见,有时凹坑沿“层理”分布呈线状或带状。通常所说的汗毛孔为肉眼能见的细小的凹坑,理论上的透闪石晶体颗粒脱落形成的针尖、纤维状汗毛孔肉眼及低倍放大镜是观察不到的。所以本质上业内所指的汗毛孔和凹坑是类似的,差别仅仅是大小和深浅。相对于凹坑来说,汗毛孔的形态更趋向于长条形或圆形。

和田玉最简单鉴别方法,和田玉的鉴别方法大全图解(3)

籽料表面的凹坑形态

02-3-2、表面凹坑与汗毛孔和质地的关系

在判断真伪籽料、真假色皮时,籽料质地松软程度比表面磨圆度等更为重要。质地的松软直接与凹坑、汗毛孔的大小、深浅、内壁及底部形态、凸起的高度、宽度等诸多表面起伏特征相关。质地越松的地方,凹坑和汗毛孔越多越深,其结果是颜色越深及次生矿物的种类越多。反之,质地越细密的地方,凹坑和汗毛孔越少、越浅,其结果是颜色浅或无色及次生矿物的种类也较少。

02-3-3、籽料凹坑和汗毛孔的形成

籽料表面的各类凹坑和汗毛孔的形成是和田玉从原生矿体剥离后所发生的碰撞、冲击、冲刷、磨刷、剥蚀、腐蚀等过程的综合结果。结构疏松部分被优先剥蚀、腐蚀,形成较粗糙的凹坑和汗毛孔,结构致密的部分较难被剥蚀和腐蚀,形成凸起的现象,

02-4、籽料表面裂隙

籽料在河床中历经百年的冲刷碰撞,大多都会有裂隙,裂隙中往往浸入颜色,与剥蚀、碰撞、滚圆等流水作用有关,这类裂隙主要为平行于籽料扁平方向的“层理”,线状或不规则状裂隙。这些裂隙、层理有些能见到次生矿物如石英颗粒、方解石、铁质氧化物、氢氧化物、锰质氧化物等充填。有些裂隙呈完全交合,有些仅部分充填、有些无任何充填。裂隙的形态多种多样。

和田玉最简单鉴别方法,和田玉的鉴别方法大全图解(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