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实用贴:关于提高记忆、背诵效果的这十个细节你做对了吗?
记忆=记 忆。请思考记与忆有什么区别,记忆分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睡眠、体育锻炼与记忆有什么关系?能帮助快速记忆方法有哪些?背书时记与忆比例如何分配最科学?这些问题你思考过吗?关于提高记忆、背诵效果的这十个细节你做对了吗?
细节1:学生明白要背诵篇章、段落意义、价值了吗?真有背诵必要吗?学生知道背诵本文、本段意义与价值与只知道是教师安排强制任务,因背诵动机不同,效率自然也不同。
据笔者观察,让学生花大量时间背诵一些"低值"内容普遍存在。请问课本中要求学生背诵段落、篇章真的全部有必要吗?真的是精品吗?语文校本课程要求学生额外背诵内容,标准是什么?正因为低质垃圾内容存在,学生记忆负担严重超载!学生做的是低质量的输入事情。
细节2:课本要求背诵内容给予方法指导了吗?笔者观摩语文课,发现很少有教师把指导学生快速背诵文章做为教学目标的,课堂上能落实这一目标更少。
细节3:早读学生背诵方法是要求全部大声读吗?学生是用自己最佳组合因子法背诵了吗?有些教师认为只有大声读才能记得快,强迫全班学生大声读。
课堂上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记忆方式,千万不能搞一刀切。有的学生大声读能记的快,有的小声读记的快,还有的默读记的快;有的坐着读记的快,有的站着读记的快,有的来回走动着读记的快;有的选择一个干扰较弱一角记的快,有的在绝人无人干扰的教室走廊读记的快;有的一个人读记的快,有的二人或多人对读、群读记的快;有的先读后写记的快,也有的边读边写记的快;还有的借助关键词、逻辑关系等寻找规律读记的快,还有借助思维导图记的快;有的分段背的快,有的整篇背的快等等。
细节4:如何看待背诵与背默、理解与记忆关系?背会与背默不能划等号。没有过背默这一关,考试时会出现许多错别字。
理解与记忆:小学生可先背诵再逐步理解;大学生可先理解再背诵。
细节5:你关注变短暂记忆为贮存长久记忆了吗?许多教师总是抱怨学生记不住?经常会忘?请反思,在日常教学中,你是不是只关注学生当堂记忆?你思考过课堂这种短暂记忆怎样才能变成存盘性质的长久记忆了吗?这安排有这方面多次重复记忆或提取训练了吗?这才是症结所在。
细节6:你思考过读几遍就去尝试背诵效果更好呢?专家观点是:反复去读许多遍,感觉能背下来后才尝试去背诵是不科学的。
主动回想比被动重复效果好。阅读加背诵,效果好过纯粹的阅读。专家通过实验发现阅读和背诵的最佳比例是3:7。
细节7:反复看、反复读就等于重复记忆了吗?复习时把整理提纲或课本上重点翻复看或读不科学。
记忆的最好方式是“回想”而不是反反复复地阅读相同的内容。学习的时候你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内容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就是“熟练度错觉”,即你以为既然现在一眼就认识, 那就说明你已经弄明白了、记住了。熟练度错觉会在潜意识中自动形成,因此要小心下面这些容易强化这种错觉的“学习方法”:划荧光线、再抄一遍笔记、刚刚学过之后再复习一遍。这些大多都是被动式的、不过脑子的学习,几乎不会提升任何学习效果。相反,你需要让脑筋动起来,比如说考考你自己,或隔两天再复习,这样才会真正帮你提升学习效果,并暴露熟练度错觉的所在。
细节8:你关注情景、情绪对记忆影响了吗?建议多尝试变换情景记忆、积极情绪记忆。
大脑在储存记忆的时候,会同时储存学习知识时的背景,在不同的背景下学习,关于知识的提示就会成倍的增加,这就给记忆提取时,提供了更多的提取机会。可见,合理安排学习环境,是提高记忆一个法宝。
频繁更换学习环境的学习效率要比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学习环境高40%以上。
学生在愉悦情趣中记的内容很容易回忆起来。
细节9:借助最新脑科学理论科学记忆。低年级的儿童从看到画面,在脑中形成这个画面的名称,再到说出名称,继而转移到相应的字词上,这样的记忆方式是最科学的,也是最适合低年级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频繁更换学习环境的学习效率要比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学习环境高40%以上。
主动回想比被动重复效果好。以背诵为例,学到差不多的时候最好先放一放,然后尽量用心去回想刚才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比直接再看书要更好。也就是说,阅读加背诵,效果好过纯粹的阅读。专家通过实验发现阅读和背诵的最佳比例是3:7。
细节10:你重视学生忆的训练了吗?主动检索这种忆的训练坚持了吗?要强化忆的训练。记是贮存,忆是提取。有的学生只重视记、忽视忆,遇到解决问题时,大脑中知识提取不出来,故要强化忆的训练。
主动检索如考试可以强化记忆,而且检索花费心思越多,受益就越多。
从记忆中检素知识有两大显著的好处:一是这能告诉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加以改进;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你在今后进行回忆。
检索,也就是考试,可以有效地终止遗忘。
方法包括各种形式的检索练习:例如低权重的小测验和自测、间隔练习、穿插不同但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的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