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ASAS/EULAR关于SpA治疗的推荐
2. IBD伴眼部表现
IBD伴眼部表现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一般症状为刺激、眼红、眼痛及视物模糊等。原发性眼部表现发生在疾病发作期间,与疾病活动相关,可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眶肌炎和视神经病等。中表层巩膜炎、巩膜炎和前葡萄膜炎是IBD患者中最常见的眼部表现。图3对IBD常见眼部病变进行了概述。
图3 IBD常见眼部病变
表层巩膜炎:特征是单眼或双眼急性充血伴有轻度刺激症状,一般不会出现视力丧失、畏光或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这也是其与巩膜炎和葡萄膜炎的关键鉴别点。表层巩膜炎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冷敷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改善症状。
巩膜炎:发生率较低,不到1%,但如果不加以治疗,其可能发展为永久性视力丧失,因此仍需谨慎评估。其治疗通常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或口服NSAIDs,但需注意NSAIDs可能加重活动期IBD病情。生物制剂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抗-TNF药物可用于治疗慢性非传染性、非坏死性巩膜炎。
葡萄膜炎:患病率为0.5%-3%,与IBD的活动不相关,可能与其他肠外表现相关。单眼受累一般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双眼受累者,需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治疗。
其他眼部表现:包括视神经病变、眼眶病变等,需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表1)。
表1 其他眼部表现的治疗
3. IBD伴皮肤表现
IBD患者的皮肤表现相对常见,例如结节性红斑、坏疽脓皮病、Sweet综合征和药物引起的皮肤炎症等,可见于9-19%的CD患者和9-23%的UC患者。治疗时,一般需要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于药物引起的皮肤炎症,首先需要停药,并建议转诊到皮肤科(表2)。
表2 常见IBD皮肤表现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结节性红斑:不是IBD独有的肠外表现,40%的结节性红斑与感染、其他免疫性疾病、药物治疗等因素有关。但一旦IBD患者并发结节性红斑,与IBD疾病活动有明确相关性。对于IBD伴结节性红斑的治疗,ECCO建议以控制IBD肠道炎症为主,严重者可能需要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或频繁复发性患者,可使用硫唑嘌呤或抗-TNF药物。
坏疽脓皮病:IBD患者的坏疽脓皮病最常见的部位是腿部,其次是造口周围。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还包括氨苯砜、环孢素、他克莫司、沙利度胺、高压氧、抗-TNF药物、环磷酰胺以及手术治疗。
IBD继发性皮肤表现:IBD患者中,继发性皮肤表现主要与营养缺乏和药物诱发有关。疾病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或筛查,并加强患者教育。
4. IBD伴肝胆表现
IBD与肝胆系统有着显著相互作用,约5%的IBD患者会出现慢性肝脏疾病,而高达30%的患者会出现肝脏检查异常。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IBD最特异的肝胆表现。根据ECCO共识意见,目前尚无治疗能够明确降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肝移植、胆管癌或死亡风险。低剂量熊去氧胆酸(15-20 mg/kg/d)能够改善血清肝功能,但应避免使用较高剂量。终末期患者可考虑肝移植治疗。对于有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征的患者,建议考虑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