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砂为少常用中药,原名:“大鼠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宋.《日华本草》称夜明砂。
别名:蝙蝠粪,天鼠屎。
来源:为脊椎动物哺乳纲翼手目,蝙蝠科蝙蝠的干燥粪便。
产地:全国各地山区均产。主产浙江、江西、江苏、广西、甘肃、辽宁。
性状鉴别:形如鼠粪,长椭圆形。两端微尖,长椭圆形。两端微尖,长5~7毫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粗糙,棕褐色或灰棕色。常随破,呈小颗粒状或粉末状。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棕色或黄棕色有光泽的昆虫头、眼及小翅。气无,味微苦辛。
以身干,色棕褐,质轻,无泥砂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甲种维生素类物质。
药理作用:清热、明目、清疳。其作用可能可能主要与所含的甲种维生素类物质有关。
炮制:生用。
性味:辛、寒。
归经:入肝经。
功能:活血消积,清热明目。
主治:青盲、雀目,内外障翳,疳积,瘀血作痛。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夜盲症和小儿麻疹后角膜软化。须配猪肝、苍术等富含甲种维生素物质。在初起夜盲时,可配猪肝、蛤壳粉等,方如退翳散。
2、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主要为虫极腹胀)。须与其它治疳药(如胡黄连、干蟾蜍)、驱虫药(如使君子、苦楝根皮)、行气药(如木香、陈皮)同用,制丸服食,能加强消疳效果。
用量:2.4~9g。
处方举例:退翳散:夜明砂6g、蛤壳粉6g、谷精草6g、猪肝60g,水煎,连肝同服
相传在洛阳山寨,住着相依为命的母子俩,他们生活清贫,茅屋低矮潮湿,房内漆黑昏暗,因而蝙蝠经常出没其间。儿子以打柴谋生,每逢雨天,生计难以为继。老母又患眼病,视物渐渐模糊,乡里郎中诊为障翳,并让其子上山采些草药煎服,但未见疗效。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母觉得最近的眼病似乎有些减轻。其子也惑然不解,他每天上山打柴,有时顺便采集草药都是按郎中所嘱而为之,药草是相同的,为什么前些时候无效,近日突然有效了呢?他仔细检查陈放在桌上的一大堆药草,见上面沾了许多蝙蝠粪便,顿有所悟:原来是蝙蝠粪便起了作用。于是,他取来蝙蝠粪便焙干,研成细末,让老母服用,不久,母亲眼睛渐渐复明。这种方法传开以后,村里村外有人仿效,其眼疾果然康复。后来,人们便把蝙蝠粪称为"夜明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