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伏灸,很多人都知道是在初伏、中伏、末伏这几个阶段进行艾灸调理有特殊效果。但有的人艾灸一两次后,却觉得毫无作用。
三伏灸是一个系统养生法。一般来说,坚持在初伏、中伏、末伏这三个阶段行灸,是最基础的;若要加强效果,可在三伏天持续做艾灸调理。就拿哮喘来说,我们中医认为哮喘主要与肺、脾、肾相关,初伏时选穴重在从肺论治,中伏所选穴位重在从脾论治,末伏所选穴位重在从肾论治,只有肺、脾、肾三脏同调,才能共收止哮平喘之效。
由此看来,如果只是灸疗一两次,缺乏系统行灸,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另外,行灸调理期间不忌口也会影响灸疗效果。
三伏灸的作用
1.三伏灸,冬病夏治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2.三伏灸,排寒湿效果最佳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
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行灸,以艾火的纯阳,结合三伏天时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腧穴,具有一灸顶三灸的效果。
3.三伏灸,保健养生
“未病先防”,三伏灸通过疏通经络,补阳驱寒、温养五脏,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伏前必灸穴位
伏前补阳最为重要,它还可以为我们接下来的“三伏灸”打通经络,此时我们可以艾灸大椎、关元、中脘、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这样就可以在护住体内阳气的同时,顺势将多余的火气引到脚底释放,使我们由内而外地感受轻松舒适,身体不再有沉重感。
【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那个突起下方的凹陷中。
【关元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灸重在预防复发,而艾灸本是养生保健,起缓解作用。当疾病复发严重时,患者还应到医院相应科室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