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二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接前文)滋肾的这些药,比如熟地黄,种子大多数都是咸味的,所以你要是开了一副补肾的药,你尝挺咸的,这就是滋养这个肾。我以前也专门讲过,古人喝六味地黄丸或者吃桂附地黄丸,都喜欢用淡盐水送,就是为了同气相求这样一个思路,淡盐水走肾,所以就用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这样吃。这就是张景岳的认识,他说∶“咸入肾则软坚,故急食咸以软之”。这里的咸不是你吃饭放盐放太多不是那个咸,大家一定要区分开,你那个咸放多了之后反而对心脏不好。这个地方咸是指的中药的五味,辛甘酸苦咸的这个咸。火性炎烈,甘反其性,甘是干什么的?能缓之,所以说泻心用甘味药。心欲软,咸则顺其性而软之。因此补心的话用咸。
所以《素问吴注》里边讲∶“心火喜软而恶缓,故咸为补,甘为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学了这段《黄帝内经》的条文之后就知道,咱们在临床上治一些心脏病,心火的病,你要一方面清火,苦寒直折把火先清了,同时要给它软,用咸软之品。我在临床特别喜欢用的就是生地黄,然后你要让火有出路,再放上一点灯芯草,放上一点利湿的,利小便,让它从尿液当中呢给它泻掉,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咱们一定要给邪以出路。要是肝火的话,就不能从尿走,肝火就地解决,直接给他散出去。心火的时候,一般都是走小肠,利尿,用这种方法给他走出去。
我们看到清心莲子饮也好,还有导赤散也好等等,古人祛心火的方法,特别喜欢用利尿的方法,利尿其实就是走肾,也是咸味的药,给他从这种方式给他走,同时,心火清了之后,再滋养肾水,水火既济,这个火就不容易第二次再上火,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去治口疮,好差不多了之后,就不去看病了,其实最后一还有一个收尾工作,收尾工作是用软坚的咸味的药,给他把肾水给滋好,肾水滋好之后,口疮就不容易再复发。你要当时只是清火,清完火之后,口疮好了,但你要是肾水不足,火曰炎上,火气还容易不受水的制约,水火不既济,还容易再次引发口疮,这种情况下就复发,复发的话又得重新治,你就不如一次性给患者治好,这就是我的临床经验。
一般来讲,口腔中的这些火,我们先用泻心汤系列来治,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走的都是《金匮要略》的思路,用泻心系列来治,治的差不多了之后,最后用什么收尾呢?用滋肾的药来收尾,这样的话就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不是停留在见招拆招的阶段,只是见到火清火,清完火不管了,没有收尾工作,那样的话,就会差一口气,就容易复发,所以在这种时候,咱们在门诊治疗这一类患者的时候,都喜欢用上滋肾水的药,这实际上就是受《黄帝内经》的启发,叫做“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其实整体来讲,都是来源于《黄帝内经》,(今日头条)中医学的内外妇儿的源头都在《内经》这里,还是现在我们学的中药,方剂等等这些内容,根源都在《黄帝内经》上能找到源头,所以咱们从源头上学,再把一些临床上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大家就能联系起来了,这也是希望听众朋友们能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建立起的一些体系这样一个观点。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二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