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本草拾遗》:“通大肠,转小儿疳并瘰疬,*疮疥癣虫及鼻上酒齄,风疮瘙痒。”
2.《本草备要》:”辛冷。*虫治疮,劫痰消积“
3.《本草衍义》:“下涎药并小儿涎潮、瘈疭多用。”
4.《本草便读》:“水银之升炼,辛寒劫内伏之痰涎;能燥而提脓,毒烈*外疮之虫积。”
5.《医学入门》:“轻粉辛冷自水银,疮癣风痒外敷频,更涂瘰疬齄鼻,利儿疳涎暂入唇,又有银朱同一种,*虫专治疠风人。又能消水肿,止血痢,吐风涎。”
6.《本草从新》:“辛冷而燥.有毒.*虫治疮.劫痰消积.”
7.《本草纲目》:“治痰涎积滞,水肿臌胀,毒疮。”
8.《本草正》:“治瘰疬诸毒疮,去腐肉,生新肉。”
9.《本草撮要》:“味辛冷燥有毒,入手足太阴经,功专*虫治疮,劫痰消积。”
10.《本草分经》:“辛冷燥毒,劫痰涎,消积*虫,善入经络,不可轻服,今人用治杨梅毒疮,能劫邪从牙龈出,然毒入经络筋骨,血液耗亡多成痼疾,惟土茯苓能解其留毒。”
11.《本草新编》:“轻粉功专收敛,世人治杨梅风毒,用之以图速效,谁知毒未宣扬,遽用轻粉以敛毒,顾目前片刻之快,变成终身难治之疮,鼻落身腐而死,可不慎哉。”
12.《本草易读》:“温燥,有毒。*虫治疮,劫痰消积。除水肿鼓胀,治瘰疬疥癣。”
13.《本经逢原》:“辛燥,有毒。能通大肠,敷小儿疳疽瘰 ,*疮疥癣虫,风瘙疮痒。”
14.《得配本草》:“辛,温燥。有大毒。劫痰涎,除水湿。治疮*虫。不可轻服。得生姜自然汁调搽,搔破面皮无痕迹。配沙糖,丸如麻子大,空心米饮下一丸,治小儿吃泥。配黄丹为末,治痘目生翳。(左目患吹右耳,右目患吹左耳,即退。)”
15.《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辛,性寒有毒,不载经络。主通大肠转胞,诸疮虫癣,小儿疳积。”
16.《药性切用》:“辛冷燥毒,*虫治疮,却痰行经。”
17.《玉楸药解》:“味辛,性寒,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搽疥癣,涂杨梅。轻粉辛冷毒烈,服之筋骨拘挛,齿牙脱落。庸工用治杨梅恶疮,多被其毒,不可入汤丸也。”
18.《外科全生集》:“无毒,除烂孔毒根,惊痫痉 ,恶疮癞癣。”
19.《中药大辞典》:“辛,寒,有毒。*虫,攻毒,利水,通便。治疥癣,瘰疬,梅毒,下疳,皮肤溃疡,水肿,臌胀,大小便闭。”
20.《中华本草》:“辛;寒;有毒。*虫;攻毒;祛腐;止痒;祛痰;逐水;通便。主疮疡溃烂;疥癣痒疹;瘰疬;梅毒;疳疮;酒皶鼻;痤疮;急慢惊风;痰壅喘逆;水肿胀满;二便不利。”
21.《药性歌括四百味》:“轻粉性燥,外科要药。杨梅诸疮,*虫可托。”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要含氯化亚汞。
2.作用:本品有抗真菌、泻下、利尿的作用。
3.药理:外用有*菌作用,对各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内服适量能制止肠内异常发酵,并能通利大便。其原因是汞离子能抑制肠细胞的代谢和机能活动,阻碍肠中电解质与水分的吸收而导致泻下。此外,二价汞离子吸收后,还可以与肾小管细胞中含硫基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影响其再吸收功能而有利尿作用。大量可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