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艾灸排病反应第九篇,紧接上面八篇,如果您没有看过前面八篇,请您抽时间往上翻一下连续看完,然后接着看这篇,这样会对艾灸排病反应有深入的认识,总有一点适用您,也欢迎您的点赞和关注!
24、血压、血脂、血糖发生变化
现象说明
1、血压升高:灸后体内阳气增强,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末梢的垃圾亟待清除,血压就会根据身体给出的“指令”而随之升高;同时,由于血管韧性尚未恢复,不能适应变化,所以血压增幅往往较高;此外,灸后血压升高,还与肾有关,因为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灸后若肾上腺受影响,激素分泌量骤增,就会使血压异常升高。
2、血脂升高:中医认为高血脂症属“痰湿”范畴,胃火旺盛、脾气虚弱、肝肾阴虚,致使膏脂输化不利而致痰浊。艾灸补充阳气,阳气具有温煦、推动、气化作用,体内多余的膏脂得到温煦,就会大量分解排到血液中,在调整期就会表现出血脂升高的现象。
3、血糖升高:艾灸为身体补充正气,正邪在胰腺处对抗,在调整期就会影响胰腺功能,进而影响胰岛素分泌,血糖就会随之升高,且可能持续整个调整期。同时,有些人虽然不是糖尿病患者,但若灸后血糖升高,且伴有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的3种症状——口渴多饮(上消,由肺掌控)、多饮多食(中消,由胃掌控)、多饮多尿(下消,由肾掌控),说明对应的脏腑有问题。
解决方案
1、血压升高:艾灸百会穴、曲池穴、悬钟穴、涌泉穴,可调理血压、改善睡眠。此外,还应艾灸补肾穴位,肾阳虚可以艾灸督脉以及关元、命门等培补元阳的大穴;肾阴虚可以艾灸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等,并多食鸭肉、丝瓜、银耳等滋阴食物。
2、血脂升高:建议坚持艾灸(可加灸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丰隆穴等),通调胃、脾、干三脏功能,促进脂肪尽快消化、吸收、排出。
3、血糖升高:针对相应症状——口渴多饮(上消,由肺掌控)、多饮多食(中消,由胃掌控)、多饮多尿(下消,由肾掌控),辩证施灸。
注意事项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能力非常低,伤口愈合能力差,因此糖尿病患者艾灸时,切记把握时间和灸量,一定不能起泡。
25、经脉痛、关节痛、全身痛
现象说明
1、艾灸之后,血液循环增强,哪里有瘀堵,哪里就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或跳动。
2、一般而言,有风寒、血瘀、气血不足这3类症状的患者,艾灸后最容易出现窜痛、跳痛、经脉痛、关节痛等症状,这表明经脉中的阳气得到了补充,正准备将邪气驱赶出去。
3、全身痛说明寒湿很重,且同时伴有风邪,因而会出现游走性疼痛。比如,有些人艾灸前可能只是胸背部局部疼痛,但由于艾灸具有透热、传热、扩热的作用,加上风邪具有流动性,灸后疼痛就会扩散至四肢乃至全身。
解决方案
1、继续艾灸,以促进外邪尽快排出,如果想缓解疼痛,可艾灸阿是穴。
2、针对湿气,加强对膀胱经第一侧线(脊椎旁开1.5寸)、督脉、任脉的疏通,可以刮痧,也可以艾灸、按摩,同时加灸丰隆穴、承山穴等祛湿穴位。
3、针对风邪,配合艾灸风门穴、风市穴等祛风穴位。
26、眩晕
现象说明
1、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多见于艾灸百会穴的时候。(百会穴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不宜多灸。)
2、眩晕一般与肾精不足、气血亏虚、肝阳上亢、痰湿内蕴、瘀血阻络等有关,比如,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会导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肾主骨生髓);肝阳上亢、痰湿内蕴、瘀血阻络会扰动清窍,导致眩晕。
3、灸后出现这种情况,说明肝、脾、肾三脏亏虚严重,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期。
解决方案
1、先艾灸下焦穴位(如悬钟穴),待下焦疏通之后,再艾灸上焦穴位(如百会穴、风池穴、头维穴、太阳穴),可减少上焦灸量,可以配合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进行刮痧。
2、眩晕必须分清虚实施灸,一般以虚者居多,如肝肾阴虚、气血亏虚、肾精亏虚等,可加灸脾俞、气海、足三里;实证主要是痰浊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气逆、瘀血阻滞等,可加灸合谷、丰隆、太溪、太冲。
未续待完..........
接下来会连载几篇艾灸排病反应,总有您在艾灸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欢迎您的点赞和关注,此号是专业艾灸学习号,一起学习艾灸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