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步:
第一步:考生查询高考成绩和在全省理科/文科(或物理科目/历史科目类)的省排名“位次”
第二步:根据自己的位次(省排名),找到过往2~3年同位次被录取的院校专业组,可以上下浮动一些位次,锁定一个“可选院校专业组区间”
第三步:将这个可选区间,按照“冲”“稳”“保”(还可以加一个“垫”)的原则,在等位分的基础上、上下浮动一定的位次,进行分类;初步选定备选院校专业组。
粉色是冲、黄色是稳、绿色是保(仅为示例,不作参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考多少分,跟选择哪个专业没有直接关系;分数决定了可以去哪个城市、哪所大学读这个专业。
第四步:在可选院校区间内,根据家庭资源、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综合考虑“专业、学校、城市”的选择,认真阅读招生简章、招生计划、选科、大厚本,适当计算好“冲、稳、保”拉开梯度,确定高校、专业志愿。
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大学和城市?- 学校层面,有分985、双一流,同一个专业,名校的录取分要比普通大学高;
- 地区层面,北上广、新一线、东南沿海省会城市的分数,要比偏远地区的高。
几点建议:
1、文科生或者理科生对专业没有特别要求的,城市、大学优先考虑,专业次选。比较难做决定的,是优先选择北上广的普通院校,还是选择双一流大学。实际上,双一流院校,只是某些专业比较突出,并不代表这所学校的综合实力一定强。需要对比的是,城市经济区位优势给学校带来的进步空间大,还是双一流身份给学校的赋能高。这里面比较典型的,就是深圳大学这样的三非院校(“三非”院校指的是非985、非211、非双一流的院校)。
2、中高位分数段的理科生,大学、专业优先考虑,城市次选。比较难做决定的,是去一所985工程大学,还是选择北上广地区的211工程。实际上,985和211都是过去时,目前都已经统筹进双一流。当然,985大学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包括36所A类;只有3所211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它都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需要对比的是,211大学的品牌知名度和学科专业性。这里面比较典型的,就是“两财一贸”的录取分和省排位,比很多985要高。同为上海地区院校,上海财经大学的声誉,也比其它上海地区的211大学高。另外,本科阶段都是通识教育和基础知识,考虑到好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很强,所以大学可以适当放在专业前面,视野和平台更重要。
3、成绩靠后的学生,优先选择专业,城市、大学次选。简单说一点,三非院校、且综合实力在150名以后的,250名和550名没有太大的区别。本省的考生优先选择本省高校,如果本省选不到公立校的,可以考虑选择外省的公立校,能选公立校还是先选公立校。无论选什么学校,专业放在第一位。专业和考公的关系不大,即便有考公计划,多学一个技能傍身也是有用的;同时,只要是本科,还有考研的机会,升学规划也要考虑在内。
不冒进、不拔高、不带偏见和沮丧心理,合理锁定可选区间,科学做好填报计划。请记得,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战,如何在40个院校专业组里面安排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可以获得的选项,为以后的找工作、考公、考研升学做准备,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