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发电机出了些故障,池才明立刻检查灯塔灯器的电池工作情况。
为了确保这座“中国沿海信息第一岛”正常运转,池才明将7个灯塔工人分成了两班,每班3-4人,3周轮换一次。然而,即使每人每月下岛的时间还不到一周,岛上的人手安排依然常常捉襟见肘。于是大家就默契地选择理解,谁家里有事、谁生病了不能上岛,岛上的人就得多待几天。如遇极端天气不能开船,在岛上待了一两个月不能回家,对他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补给船每周上岛一次,带来岛上所需的物资。
「孤寂」
与印象中飞沙走石的荒凉孤岛不同,大戢山实在称得上是一座美丽的小岛。它形似椭圆、兀立海中,草木丛生、岛境孤寂,灯塔北面尤为苍翠,上百种野生珍惜植物生长于此。沿着山间石阶一路寻去,会邂逅长满整片山坡的仙人掌、海风中摇曳的芦苇花、岩石中开得荼靡的小雏菊,还有粼粼波光、海天一色、百舸千帆……第一次到访的人,被这清幽的美景感染,心中难免会升起把这里比作桃源乐土的浪漫情怀。
岛境孤寂、风景优美的大戢山,常常让人有来到桃源乐土的错觉。
听到有人说“浪漫”,池才明笑了:“大戢山是美,灯塔工人的生活却谈不上浪漫。要是你真正上来生活试试,不出一个礼拜,保证新鲜感全无。”
池才明说,大戢山上有“两多”,一是蜈蚣多,二是老鼠多。刚刚上岛时,生活条件远不及现在,工人们每晚睡觉前都得抖抖被子、检查床褥,以免被藏在床上的不速之客袭击。遇到梅雨天,地上、墙上冒出水珠,潮湿的空气浸得人关节生疼。岛上只有蓄积的雨水,顾不上干不干净、健不健康,漂白粉往里一洒,烧饭、喝水、洗澡、浇菜全得靠它……
后来,岛上的生活条件日渐改善,心理上的孤独成了守塔人最难过的一关。
只要在岛上待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人看,电视室的电视也总是开着的,因为岛上太安静了,需要一些热闹的人声。山下海洋局的观测站里,两只小狗见到生人,不会像平常家犬一样汪汪乱吠,而是亲昵地跑过来,眼巴巴地望着你,摇摇尾巴,因为它们能在岛上见到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和池才明一同搭班的是56岁的沈进云和53岁的徐海,平时他们总是1人值班,1人做饭,1人睡觉、准备值班,很少有3个人同在一起的时间,可即便待在一起,他们也很少聊天,因为3个沉默寡言的男人早已聊完了能聊的所有话题。
岛上人养的两只小狗,看见陌生人会格外亲昵。
完成当天的值班后,池才明像往常一样,沿着岛上的山路“出去走走”。
路的两旁,有这些年来他们一路种下的枣树、柿子、柚子、桑葚;山间那些破败的房屋,是上世纪90年代部队撤走后留下的营房、浴室和食堂;在东码头的半山腰,有当年藏炮的山洞,听老一辈灯塔工说,他在这里看到过一条巨蟒,等叫了士兵提枪来打,却再也不见蛇的踪影;还有离岛不远处的那块灶前礁,有次一艘小渔船在这里触角沉没,2个渔民奋力游上岸,捡回了性命……
在这条蜿蜒起伏的山间小路上,池才明走过了20多个春夏秋冬。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现在走快了会有些气喘的中年,他说,这里收藏着他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