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细胞实验中,CPD首先在在四核苷酸序列中形成(5'-Py-T<>Py-T/a),但这本身不能解释肿瘤的突变模式。为了检测胞嘧啶脱氨基是否导致CPD突变,研究人员绘制了UVB诱导的胞嘧啶脱氨基CPD。
研究人员发现,转录起始位点(TSS)受到CPD和脱氨基CPD的保护,但两种损伤都在TSS的上游立即富集,这表明结合转录因子的突变形成了促进作用。最重要的是,脱氨基CPD的基因组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序列的特异性与黑色素瘤的显著突变特征相匹配。
这些数据确定了胞嘧啶脱氨CPD是导致黑色素瘤突变的主要“前奏”。
在黑色素瘤中,当UVB辐射击中某些碱基序列(CC、TT、TC和CT)并导致它们通过化学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变得不稳定时,就会出现问题。由此产生的不稳定性导致胞嘧啶发生将其转化为尿嘧啶的化学改变,尿嘧啶存在于mRNA中,但不存在于DNA中。这种变化称为“预突变”,它会使DNA在正常细胞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从而引起导致黑色素瘤的变化。
这项研究证明,阳光辐射导致的损伤通过产生‘预突变’来刺激DNA,然后在DNA复制过程中形成完全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不会立即导致疾病。它们会潜伏很多年,还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和个体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增加而积累,从而导致难以治疗的癌症,并且使许多治疗方法都拿它没办法。
黑色素瘤的侵袭(从表皮、真皮到皮下组织)
该研究通讯作者、Van Andel研究所表观遗传学系Gerd Pfeifer博士说:“因此,防晒措施非常重要。在我们的研究中,暴露在紫外线下10到15分钟(相当于在正午时外出)足以引起‘预突变’。虽然我们的细胞有修复DNA损伤的内在保护机制,但这一过程偶尔会也会错过一些东西。在预防黑色素瘤方面,保护皮肤通常是最好的选择。”
该团队计划在未来利用这项技术来研究不同癌症中其他类型的DNA损伤。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来源: 科普一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