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雷公炮炙论》:"凡使恶实,采之净拣:勿令有杂子,然后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
【性味】辛苦,凉。
①《别录》:"味辛,平。"
②《本草拾遗》:"味苦。"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辛,温。"
④《药品化义》:"辛,性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肺二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
①《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
②《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③《食疗本草》:"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
④《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⑤《医学启源》:"消利咽膈。《主治秘要》:润肺散气。"
⑥李杲:"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⑦《纲目》:"消斑疹毒。"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