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武术爱好者不断强调练“筋骨之力”,以证明自己是“真传武”,并借此大肆宣扬。但观察其练筋骨之力的方法,实在令人忧心!
按肩坚步
从医学的角度,人体只有韧带、肌腱,没有“筋”,筋只是由于时代局限性而对韧带、肌腱等的异化,是武术传承过程中延续下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筋的柔韧性决定着肌肉对骨的着附能力,从而影响肌肉的伸缩能力,按俗语来讲就是“筋长一寸,劲长三分”。需要强调的是:人的力量来源归根结底是由于肌肉的伸缩而释放的能量,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三磷酸腺苷释放的能量。而“骨”本身没有伸缩性,所以起到的是支撑和固定作用。合起来称为“筋骨之力”是正确的。
杨师喜寿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原理探析·用法详解》中引用《易筋经》的所讲“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松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驰则病,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如入道莫先于易筋而以健其体。”可见练拳练筋对强身健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杨师八十寿诞,仍身手矫健
但类似于压腿之类的拉筋对增强筋骨之力的效果并不明显,典型的反例就是练舞蹈的筋最柔和,也最有韧性,但不具备武术的功能。
舞蹈的筋
如何练筋骨之力呢?《内功四经》总论讲“必先伸筋拔力以通之,而后真气自行”,“伸筋拔力”真是核心内容,也有的称为“抻筋拔力”,虽然这经论是针对形意拳的,依然适用于太极拳。只是伸筋的方法是缠法,即通过加大缠法达到筋长一寸劲长三分,以及灵活的目的。洪式太极拳重视缠法和缠丝劲,在一路和二路两套拳法中,每招每式甚至每个动作,都是缠法和用法的训练。洪均生先生还将正旋圈和反旋圈作为缠法的基本功。
洪均生先生演示正旋圈
洪均生先生演示反旋圈
随着缠法不断提高,逐渐达到“圈极小而圆”的状态,对筋韧性和强度的锻炼达到一定的程度,钻头劲和蹦炸劲也就慢慢形成了。若为了进一步增强练筋的效果,可以借助器械训练,如太极大杆、太极尺、太极球等。只是需要强调的是缠法是立体螺旋的,而非缠绕的。
赵堡太极背折靠
筋强则身强,筋坚则骨坚,筋弱则体衰。传统武术的强身健体,必坚其骨,韧其筋,但切莫流于筋的拉伸,而是要通过缠法达到强化“筋骨之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