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大增是什么意思啊,军心大振什么意思

首页 > 健身 > 作者:YD1662023-04-16 02:37:04

“铁马”的出现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同时,在军制和兵种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冒出来一种人和马都配备铠甲的重装备骑兵—甲骑具装。在史料记载中,多次出现各种战役中出动上万“铁马”的记录。

五胡十六国以时期的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从草原带来了精良的马匹,同时结合中原先进的炼铁技术,纷纷把甲骑具装作为自己绝对军事力量。如龙骧军、铁甲连环马、凉州大马、北魏虎纹骑兵、胡夏铁骑,都是名震天下的精锐铁骑。当然,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战斗力最的甲骑具装,则是北齐的“百保鲜卑”甲士。

也因如此,以后的骑兵常被称为“铁骑”,用在诗词中也叫铁马。 铁骑的基本标配就是:铁甲、马铠、长槊、环刀

士气大增是什么意思啊,军心大振什么意思(5)

这种形式的兵种最早出现倒也不是这个时代,结合史料分析,比较被公认的结果是这个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的骑兵开始了人和马都穿着重重的铁制铠甲,就是所谓的重骑,其前身是北方胡族中“侍卫之士”,精锐中的精锐。

也有很多人认为我国“甲马”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那个时候用的还不是铁甲。那时的战场上主要兵种上还是兵车,也就是象棋里的“车”,不仅兵车上的士兵身穿“三属之甲”(指的是:指古代战士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相连以掩蔽全身,三属之甲原本也是春秋战国魏武卒的重装备),同时也给拉车的战马披挂上了厚重的皮革护甲

西汉时的“北军八校尉”和曹魏的“虎豹骑”,都被认为是一支相对完整建制的重装甲骑部队。只是这些时期,军队中重骑数量占比不大,而且在装备马匹上的时候,没有遮盖那么多部位。

士气大增是什么意思啊,军心大振什么意思(6)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司马政权自身的腐败,让已经臣服的胡族后裔死灰复燃,草原胡族再度大举进入中原后,将自身的军事优势,与在中原生产技术进行完美结合。把骑兵“护甲化、重装化”,原本的目的是避免骑兵部队对步兵坚阵发起冲锋时遭弓弩箭矢的迟阻*伤,起到强大的保护作用;同时在近身肉搏中发挥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产生这样的想法,也在于这个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技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发明了硬质马镫冰,导致了这种骑兵技术的融合。因为在东汉时期,高桥马鞍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使得骑兵与战马得完美结合为一体。骑兵的机动能力与打击力也成倍增加。

也有人提出疑问,与轻骑相比,这样的重骑兵,是不是机动力差,速度慢,只能在小规模的战争中发挥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关键看将领如何用兵。

我们看一下北齐高洋的“百保鲜卑”的表现,堪称魏晋南北朝时期运用甲骑具装中的最牛逼的骑兵,为什么叫百保,就是可以一当百的意思。

士气大增是什么意思啊,军心大振什么意思(7)

在第三次邙山大战中“百保鲜卑”则大放异彩,这是北朝末期战役规模最大的一次从北周对北齐之间的主力对决。战场长度足足跨越整个齐周两国边境线。

当时周军围住了洛阳城已经一个月有多了,如果周军彻底占领洛阳地区。把齐国援军被阻隔于黄河之北,加以时日进行巩固。北齐国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洛阳城。从战略态势上进讲,相当于北周兵锋将直接插进齐国的心脏,这显然是高洋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此仗必须打赢解围洛阳,否则后患无穷。

如何解围?此时,关中的军队,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进入过中原,对中原的地形非常不熟悉。而齐军将领则非熟悉邙山地形,占着地利的优势,同时利用连天大雾的天时,和邙坂的秘密通道,无声无息地上了邙坂。

从战争开始而占据了主动权,齐军列阵于邙坂之上,一方面引诱周军步军登邙山与自己作战,等周军爬山疲惫后发起攻击;如周军不上邙坂,北齐则以偏师牵制,主力骑兵利用这个缝隙直冲*入洛阳;若周军后撤,此时就可可以甲骑追*之。

这一次邙山战役,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段韶、斛律光联手出场。齐军分为左、中、右三军:

负责扫清进攻路径中的障碍的左路军由段韶统领。

不停地袭扰驻守邙山各处的周军各营,保证齐军侧翼安全则交给斛律光的右军。

中军主力兰陵王带来了“百保鲜卑”甲士,负责击败周军围周边集团,担当主攻任务。

战争开始,兰陵王经过两次突击才冲破周军封锁,冲到金墉城下。通过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单纯的骑兵,当时还是难以有效直接冲破严整的步兵军阵。

兰陵王第二次冲击围城周军非常艰难,只有五百骑成功跟随他冲到了金镛城下。但是周军将领尉迟迥也调动兵力,结阵困住了冲到金墉城下的北齐甲骑。五百骑人数实在太少,驻守金镛城的齐军将士一时半刻也难以确认,这是不是齐军主力骑兵前来解围,也没有相应的一协同。

士气大增是什么意思啊,军心大振什么意思(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