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考证,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八景”是北宋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航(一作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晓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
距今约900年左右的《舆地纪胜》和《方舆胜览》,两*载有“潇湘八景”“湟川八景”。南宋宁宗(1195-1224)皇帝赵扩御笔为“潇湘八景图”题组诗,标志着中国的“八景”文化正式定型成熟。
潇湘八景图之四
有学者坚持认为,八景文化起源于唐朝,发明者是杜位。杜位是唐朝大诗圣杜甫的族弟,因事被贬为新州参军。退居二线的杜位,整天赋闲在家,便选出新州最具特色的八个景观一一赋诗,订为“新昌八景”。据说还有历代官方文献记载,是目前可以查到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地方八景诗。因此,新州学者认为杜位是八景文化的鼻祖。
其实,这种“八景文化”的发明专利权争来争去,其意义已经不大。保不齐哪天又冒出更早的“八景”记载,急急忙忙将杜位冠以“八景”鼻祖,确实有点不够矜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八景”文化一定确实是包括杜位在内的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开花结果,遍布华夏的。
明代官方的介入,让中国“八景”出现井喷明代万历年间,明王朝为了彰显出当朝盛世,国泰民安的景象,开始命令各地方定出当地的“八景”上报给朝庭,地方“八景”在这个时候开始成为官方标配。
于是,各地的官员,从上至下,就纷纷挖空心思找本地的“八景”,并作为政绩上报。这样一来,各地的八景犹如雨后春笋,齐刷刷地冒了出来。
长安八景之雁塔晨钟
自从有了朝廷有力地推一把,文人就在自己的区域内,比较着各自的景致、地方文化,再加上自己的大胆想象,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妙不可言的“八景”。山之八景,水之八景,人文之八景,传说之八景,新创作之八景,林林总总的八景就赫然出现了,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总体来看,各地的“八景”,多是自然景观,都是一个个极富诗意的名称,加上本地的山川风貌,将本地的风土人情,勾勒得活灵活现,再加上文人墨客配以诗词画卷,让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山水风貌跃然纸上,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相容的“八景”文化。
金堂的“八景”,多在记忆中金堂的最早八景,分别是云顶晴岚、韩滩春涨、净土晨钟、文澜秋月、宝塔临江、金船舣峡、圣灯朝佛、白马涌泉。
净土晨钟
其中,净土晨钟、文澜秋月、宝塔临江三景现属现在的青白江区,可谓命运多舛,名存实亡,令人叹息,例如在城厢镇东街的“净土晨钟”,当前只有净土依旧,晨钟早已无影无踪,一切的善悲哀愁,一切的灵魂飞度,都随着时间的钟声,“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成了四大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