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作为老师应具备哪些职业技能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2-12-09 05:44:14

老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作为老师应具备哪些职业技能(1)

全文长 4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老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作为老师应具备哪些职业技能(2)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育面临的长期的真切挑战,从来都不是技术,不是设备,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流砥柱,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高低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强弱,决定着教育的效益和课堂教学的成败,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产生一流的教学质量。无论何时何地,为人师表都不能损害生命的成长,不能放弃责任与担当!因为,生活从来都是自己的;因为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论语·泰伯章》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个人的素养离不开长期的磨炼和积淀。那么,教师如何积淀和提升专业素养,厚积为人师表的底蕴与支撑呢?

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做有思想有厚度的人

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教师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学术风范和职业道德。它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进行自我修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没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做支撑,教师的教学是生硬僵化的,是缺乏灵动活力的。正是文化赋予了“人”厚重的意义,也正是人文底蕴赋予教育原生态的底色。

没有文化底蕴做支撑,不会理解“人是教育的目的”,其言论和德行是阴暗猥琐的。《大学》开篇开宗明义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或急躁地鼓动,冷酷地恐吓,或虚情地抚慰,假意地扶持。这样的教育失去了对人的自然向度的必要尊重,忽略了对人的德性向度的必要持守,抛弃了生命生长的长远关注,丢掉了方正严肃和圆融灵动的内涵。这种教育与教育的本质内涵相去甚远,与窃名盗利欺世相差无几。有文化底蕴的教师,即便只是随口说几句、随手涂几句,讲台也将因此而染上文化的光泽,迸射人生的睿智与儒雅——这与名利无关,与生命相关。

思想贫弱者,只关注现在,无法拥有将来。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才能有高远的情怀和高深的思想,才能着眼于长远培养有文化涵养的学生,也才能与学生在精神上共同成长。其实只有文化能从本质上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修养和涵养。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有主见,不盲目,更不盲从;知道鉴别,也知道选择;知道吸收,更知道拒绝;有责任心,不对付,更不应付;知道应该负责的,明白应该创造的,清楚将会面对的;有使命感,不循规蹈矩,更不保守,指导探索改变;能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准确有效,更合具体要求,更富人文关怀;有激情,好进取,不彷徨,也不犹豫;知道什么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明白什么是对学生真正有益的,更清楚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和教育这一事业的理解。

怎样才能成为有文化底蕴的人?读书与写作是最便捷的途径,也是最廉价的高贵。恒久的不是文字,而是思想;触碰的不是眼睛,而是心灵。通过阅读经典而进行精神熏染,通过感悟经典而积淀人文,灵魂会受到洗礼,心灵会受到碰撞,你会对生命的渴望、生活的底色、生长的本质有更深刻的感悟,对教育教学不同寻常的使命增加更庄重的敬畏。

许多教师不喜欢读书,是教师队伍的忧虑和无奈。他们为什么不喜欢读书?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读书没有找到愉悦感,不能阅读悦美;二是存量太浅,无法跨越书籍与现实的巨大鸿沟与障碍;三是打小就没有培养读书的习惯,功利、世俗的浸染,无法找到读书人回家的路。我的学生问我:“为什么要读书?”我回答,“为了找寻最好的自己。”学生问,“怎样的自己是最好的?”我回答,“人都有个性和缺陷,不必标榜自己的高尚和卓异,但一定要有向上、向善的追求和内省;可以不是显贵、不是达官、不是富豪,把阅读当作一种信仰,让文本的精华化成血液和骨头,不媚俗于世、不趋附于权、不阴谋于人、不妄语于事,便会寻到最好的自己。”

腹有诗书,登高望远,才能不浮躁盲从,才能为有生命气息的本真课堂有滋有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奠定基础。做有文化底蕴的教师,需要“博采众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革故鼎新”。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但要有厚重的家国情怀,还要有开放的世界眼光。中国传统文化诸如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棋琴书画、建筑陶艺、礼仪风俗,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中国的教师,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对民族文化要有强烈的家国认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要有文化自信,要让每一位学子在内心深处扎下“中国根”,增强“文化自信”。

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

——做有特长有特色的人

专业素养是指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仅从教学角度讲,教师应具备三种基本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是基础,实施教学的能力是关键,评价教学的能力是保障。教师的专业技能不仅是知识精湛,学养深厚,还表现在具有叫人赞不绝口,叹为观止教学基本功。如有的教师教材烂熟于心,从不带书却某页某段某句真真切切;有的数学课从不需要圆规、三角板,但画出的几何图形,丝毫未差;有的教师能根据课文的叙述,在黑板上信手挥来,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再现课文优美意境,令学生十分惊叹;有的教师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的板书,使学生羡慕不已,反复临摹,不忍擦去;有的教师幽默风趣、妙语迭出,常引得学生忍俊不禁、笑声频繁,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识的殿堂。

积淀专业素养,做立得住脚跟的人。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应该是:学养要厚,专业要精,视野要宽。简言之,即是底部宽厚——与时俱进,知识不断综合化,知识面不断拓宽。中部坚挺——功底扎实,技能过硬,不但学科积淀深厚,而且现代教育教学技能纯熟;不但能站稳讲台,而且能开展切实的教学研究,“两条腿都要硬”。顶部开放——不固步自封,不墨守成规,具有开放的心态、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良好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不会教数学的语文老师和不会教语文的历史老师,问题究竟在哪儿?局限性究竟有多大?在被互联网削弱了时空屏障的当今世界,传统的专业边界正在日渐模糊,教育教学中的学科边界也正在被打破。跨界——不仅不是专业性的弱化,反而是一种强化和重构。教师的跨界,会让你跳出原来既定的知识环境和认知视野,碰撞出思想交融的火花,不仅有生命在场的新鲜感、刺激感和愉悦感,而且有灵魂的笃定、精神的安宁、心灵的富足与教育教学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酣畅灵动。

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师的专业提升途径,最直接、最根本的,在于教育教学实践。成长途径主要是自主阅读、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上公开课、集体备课、在校内师徒结对、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日志、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等。读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学反思是成长的关键,课例研讨是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参加研讨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教师是一个实践者,我们要不断积淀、提升、超越自己。认真观看、观察、观摩名师的课堂,不难发现,名师的教学艺术背后都蕴藏着丰厚的专业素养:即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创造性、审美性、拓展性。

有务实的提升措施

——做有目标有高度的人

教师的成长,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己的职业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地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从教师成长的阶段来看,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新手教师——称职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重点在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内化为教学行为,重在教学实践的回顾、反思、总结,尽快把握教学规律,不断积淀教育教学智慧。

身为人师,重任在肩,不可懈怠,也不敢懈怠。无数老师就是怀揣理想,热情,良知和责任走上三尺讲台,这便是从教的动力。教书真是一件非同寻常的职业,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群学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误人子弟便是罪过。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优秀的教师应当是这样一个人:严正而又宽容,执着而潇洒,真诚而又练达,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教师应当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服膺真理,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是一个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有趣的人。

教师的职业意识状态、专业追求高度可以概括为三种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知”教者——职业生存型。一不留神入错行,为了生存做几年。这类教师对教育不情不愿、不清不楚,教育成为内心挣扎苦闷的、类似鸡肋的谋生手段和饭碗。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即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者客观情势所强加的,或者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赖以生存的手段。这种状态下,工作就与苦差相差无几了。

第二个层次:“好”教者——专业发展型。我的选择我喜欢,努力拼搏也风光。这类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态度,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得到更多的荣誉,为了尽快评上较高的职称、,为了成为名师之后享受更优的待遇而不断努力的工作、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不断身心投入其中。这类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教材内容熟知、重难点把握精准、带班任课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虽然主观出发点上未必就切合教育的本质要求,境界或许未必崇高,但是客观上也同样会创造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个层次:“乐”教者——事业理想型。铁肩担道义,呕心育英才。这类教师具有职业精神的典范,对学生灵魂成长有影响,教学有激情、有理想、有境界、有责任感,把教育当成精神追求,把教学当成事业打造……。此时的层次已经成为了一种境界,不仅仅是能以“教”为乐,并且已经将自身融入其中,对于“教”有了一种对生命一样的虔诚。这里的“教”不仅指教授知识,还包含了传递人文关怀的理念。这种境界,是不能靠聪明或者手段来达到的,也不是任何人能够从行动、语言等方面可以模仿出来的。这是一种积累、沉淀、提升的过程,除了潜心向此并点滴付出,丝毫没有捷径可走。

素养的积淀与提升,来不得自我欺骗,来不得懈怠和虚假。心在哪,眼睛就在哪;眼睛在哪,关注点就在哪;关注点在哪,感悟收获就在哪。悄悄地点燃自己的生命火炬,那些星星点点的微茫,终会成为燃烧生命的烈焰!

作者 | 王贵 正高级教师,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甘肃省思政课王贵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兰州新区高级中学校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