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说明
生命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基础,而自*是对个体最极端的自我伤害方式。几乎每一例自*背后都有多重原因,包括心理疾病及其它现实性的因素。但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自*干预的经验,而忽略了身边人的自*行为,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和遗憾。
通过了解成人和儿童、青少年等异常行为和征兆,我们希望帮助大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并鉴别身边的危险人群,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紧急干预方式,暂时保护当事人的生命安全。最终选择积极就医或临床心理治疗的方式,帮助当事人脱离自*意念和行为。
一、成人自*的征兆
观察以下自*危机的九大征兆:六变三托。
六变:包括当事人个性特征或日常生活行为的六种改变状态,每种状态都需要特别关注,并且需要结合其它变化进行综合判断。改变强度越大,异常状态越多,就是已经萌生自*动机。
三托:包括对于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的安排。
当事人如果连三托都有了,那就说明他已经从萌生自*动机进入了临终安排的高危险期。
(一) 六变:
1、性情发生巨大改变
例如:外向的人突然变成内向,内向的人突然变成外向。少语的人突然变得多语,多话的人突然沉默寡言。
2、行为发生巨大改变
突然改变了以前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或出现持久的反常动作与行为时。例如:旷工、逃学,请病假不上班、不上课,开始酗酒开始注射或服用毒品。
3、财务状况发生巨大改变
突然以各种极端方式花光财产的行为。例如:个体把存款全部提领或乱借钱,把钱胡乱花光或全部捐款给慈善机构,或乱买东西送人等。
4、语言使用发生巨大改变
注意去听高危险群的人,在不同时间对不同人是否都说着相同的话,这些相同的话是否是异常的?下列“语言发生巨大改变”的五点内容,项目愈往下,项目愈多,说的愈多次愈久,自*的危机愈严重。
突然开始高谈阔论或书写“生命的意义”。
突然开始高谈阔论或书写“死亡的价值、仪式与花费”。
突然开始高谈阔论或书写“自*的方式”。
突然谈论或书写一些不在他现在生活范畴的情事。
突然谈论或书写“活不下去”、“死了算了”、“我想自*”、“我会自*”等语言。
5、罹患身体或精神疾病
以下的征兆,可能会直接引发自*行为,或引发过激行为而导致自*行为。
5.1突然得了不治之症。
5.2肢体或颜面或脊椎伤残。
5.3罹患精神疾病久治不愈,或近期刚治愈出院。
5.4罹患重病或慢性疾病不愈。
5.5生存动机缺失,情绪发生异常改变,陷入深度焦虑、忧郁失眠、恐惧恐慌、强迫或狂躁之中。
6、环境发生巨大改变
生活环境的异常变故或称重大创伤事件,直接引爆死亡意念,极易引爆自*行为。
6.1天灾人祸、家毁人亡。
6.2家庭破裂,妻离子散,财产被骗,**等。
6.3发生重大丧失事件,如失恋、失婚、失学、失业、大考失败、事业不成等。
6.4家庭或家人或重要他人,发生重大变故或死亡。
(二) 三托:
1、托人:突然向亲友嘱咐、要求或委托,加强对某人的照顾。
2、托事:突然把自己的重大事件,要求或委托代为执行或完成。
3、托物:突然打包身边重要文物、玩物或宠物,要求或委托代为照顾或保管。
儿童、青少年创伤致死的偏差行为
除了成年人会出现的六变三托的异常表现以外,儿童、青少年自*偏差行为还有:
1、不正常的拒绝学习或拒绝上学
1.1、拒绝学习
但如果成绩突然变差,或者是全面性拒绝学习,就是危险的信号。
1.2、拒绝上学
孩子突然连续性的部分时间逃学、或者假装生病一直请假,或者没有任何理由的不去上学,或者去了学校但不进校门,进入校门不进教室,进了教室不坐下来,坐了下来不打开课本上课,甚至还趴在桌子上,或者发呆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
2、不动或过动
有些孩子上课、下课都端坐不动,除了上洗手间和自己在校园里走走之外,不说话,也不和别的同学玩,没有朋友或极少朋友,说话小声如蚁子,眼光向前只看较近的地方,不敢和别人说话,不敢举手发言,功课却中等以上。
性格坚毅顽固,行事果决果断,生活自理能力良好,情绪会出现狂躁或狂骂的现象,这就是危险的信号。
有些孩子躁动不安,上下课都动个不停,不守常规和礼仪,不听师长或父母的命令,无法自制的去碰别人、打别人、发出怪声、敲打桌椅、吐痰秽语、不交作业、不考试、厌食或暴食,为了小事而吵闹不休,一生气就哭闹不止,会逃学逃家或自伤自残,甚至以此为条件向老师或家长威胁,这些都是危险的偏差行为。
3、关系失控
不服从老师与父母的命令,敢于争辩、顶嘴、谩骂或违抗父母或老师的要求,甚至有侮辱的言词与攻击父母老师的行为出现,这就是与孩子关系失控的主要表现。
如果关系失控,而且还有以上前二项的偏差行为,这种孩子就是会发展出致死创伤的高危人群。
急救方法
当我们发现当事人有以上的那些危险征兆时,请注意及时作以下紧急处理。
1、陪伴
创伤之后,重要的是连接生命中的不同层次,包括身体、家人、其它人。如果家人在身边,那最好的方式是让家人陪伴。具体陪伴的注意事项见【陪同计划】
2、请当事人做一份详尽的生活日志
如果愿意的话,请当事人做一份详尽的生活日志,从每一天从早 上起来到晚上睡觉,当事人愿意做些什么事情的清单。一定要具体,充满细节,有画面感 。
3、帮助当事人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
1.收走房间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器具和药品。
2.高层住宅可以把外墙一侧的窗门等加上安全锁。
3.当事人的房间不可上锁,保持随时可以关注的安全空间。
4 、让当事人知道自己还被别人需要
在我们去考虑自*或者已经尝试自*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已经逐渐断掉了与世界的各种联系。而在当事人“自愿”并且能力所及的情况下邀请个体去帮助别人,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不管是多么小的事,也非常有用。重要的目的是让当事人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让他知道自己还被别人需要。最终这能够提高个体的价值感,并增强其与世界的联系。
4、还原更完整的事实
当事人描述的事实,通常是部分的事实,主要是痛苦的部分,不是事实的全部。陪伴者需要在肯定他们描述的事实上,帮助他们看到更加完整的事实。
例:
当事人:“我的左手断了,我的人生完了。”
助人者:“是的,我看到你的左手断了,可是你还活着,你还有右手。”
5、允许当事人的负面感受
当事人的感受是属于他/她自己的,对于他或她来说,都是真实的。通常负面的感受存在,确是当事人不想要的;而想要的正面感觉,却还不存在。这两部分都要被允许。
例:
当事人:“我很害怕。”
助人者:“是的,您是可以害怕的,同时,您也不一定要害怕。”
6、帮助当事人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
很多人,包括孩子,都无法以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如何跟自己的潜意识沟通,发挥潜意识的能力和资源。
其中一个非常有用的方式,是让他们绘画,通过图画表达。
方法:
1. 预备至少三张画纸和颜色笔
2. 让他们用非惯用的手(平时用右手,现在用左手)画三张画
3. 第一张:画出自己的感受(对该次事件)
4. 第二张:画出自己的未来景象(例如,十年后想变成怎样)
5. 第三张:画出自己如何能从自己的感受走到未来景象。
6. 分享(或不分享)
“陪同计划”
自*是一个人最私密的一件事,大多会独自完成。一般不会当着别人面前自*(除非逼急了)。只要有人出现,自*行为几乎都会中断而停止。所以制止自*行为发生,最有效的手法就是“陪在身边”。
第一步,通报家属或相关人员,互相了解状况并确保其安全;
第二步,随即安排“陪同”计划,给予当事人支持,共同探寻可变通的应对方式。
第三步,获得其承诺,签署《不自*承诺书》。
“陪同计划”:是指家属和校方、厂方或企业、机构的同学、或老师、或同事,必须全日陪同当事人,上下班或上下学的陪同人员都要做好交班的工作,只要一出现独处的空档,当事人可能就会趁机自*。
陪同时,不管当事人是企图自*(尚未出现自*行为)还是自*未遂(已经出现过自*行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病床旁边,陪同者必须严格遵守以下“三规六禁”:
三规
“三规”是指:陪同时,提供给当事人起居作息与衣食住行的照顾或陪伴。照顾者或陪伴者必须做以下三件事,并确实做到“三规”的要求:
1、陪
“陪”是指:如影随形的陪同,生活起居的陪伴。上楼跟后面,下楼挡前面,绝不让当事人离开自己的视线。必须让当事人明白确认,当他需要的时候,身边有一个人。
2、听:
“听”是指:陪同的原则是只听不说。不说是指不对当事人提问。
★陪同者自言自语、唱歌等是可以的,目的是引起当事人注意——有你这个人。
★陪同者随时要准备好听当事人说话,对方一有说话的征兆,陪同者就要在第一时间转头看对方并做倾听状。
★通常当事人是不会说话,如果万一对方开口说话,陪同者一定要记着“只能边听边点头”示意“我听到了!我知道了!”,千万不要边听边回嘴,问东问西,尤其是问原因。
★当事人主动哭诉时,保持倾听状态,不插嘴,不规过。
3、说
当事人常时间不说话,不要质问、不问原因。如果当事人一整天都不说话,陪同者才可以对他说话。但不是提问,而是温言软语,生活杂谈,告知当事人家中发生的琐碎小事,来重建当事人和家庭与现实生活现象的“连结”。
可以说什么:
1. 这对你来说一定很难面对。
2. 哭吧,如果你想说,你就尽情地哭吧!
3. 我无法想象你此刻的感受,我只想让你知道我是多么的在乎你。
4. 请允许我做任何对你有帮助的事情 如果需要我做什么,请告诉我。
5. 这不是你的错。
6.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7. 你现在是安全的。
8.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9.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这样的反应。
10. 如果你想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可以表达出来。
禁止事项
★“陪同”时禁止事项
若陪同者有较长时间陪同或照顾当事人时,陪同者会有机会和当事人互动和对话。对话时,务必严守以下六项禁忌,否则会更加强烈地激怒或伤害当事人。
1、不要劝善:诉说人生有多美好
2、不要规过:要求别再做错事
3、不要哀求:责怪你让(害)我或家人伤心哭泣、生病
4、不要责骂:生气辱骂责备当事人
5、不要抱怨:责怪你引起大家生活的不便与困扰
6、不要质问:逼问事件发生的原委
★不要说什么
1、不要哭了,你要想开点儿。
2、时间会冲淡一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3、不要难过,你要坚强。
4、我了解你的感受。
5、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6、你会走出来的,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7、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8、你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不要做什么
1、不与对方争论,或企图改变对方的想法。
2、不因为好奇而发问,注重对方的隐私权。
3. 不阻止对方重复诉说自己的痛苦。
4、不企图解决对方的痛苦与困难。
5、不提供药物(应转介给医生诊断)
6、避免提供刺激性饮料(如:酒、咖啡)
如果当事人已经出现以上六变三托等征兆,或者已经出现自*行为,或者不断出现以下状况时,请在保持陪伴的同时,及时向专业心理机构或医院寻求帮助:
1三低情况连续超过一周(思维迟滞,情绪低落,行为迟缓);
2自伤自残;
3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
4有重度成瘾行为的人。
5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
陪同只是禁制当事人自*的方法,并无法消除或减弱当事人自*的念头。只要念头在,随时都可能变成行动,所以还要积极就医。
就医渠道
1、如果已经出事,就先送急诊,再转临床心理科。
2、如果及时挽救而没有死伤,就直接送临床心理科。
3、企图自*或是自*未遂者,如果精神疾病病史或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请送精神科并要求转介临床心理科,接受药物与心理之联合治疗。
4、若不知或没有精神病史,请送临床心理科接受心理治疗。临床心理科会有鉴别诊断,若有需要自会转介精神科给予药物治疗。
治疗结束时机 :
1、当事人得到正规的就医治疗及心理诊断。
2、当事人的情绪处于一个最基本的稳定状态,偏差认知得到部分调整或改善。
3、陪同计划基本完成,当事人承诺不自*,并签署《不自*承诺书》。
我们需要明白这一点:想自*的人跟所有人一样,都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只不过想自*的人相信在死后去的地方比在这个世界更容易找到更好的明天。因此,心理干预的方向就是帮助来访者找出如何在这个世界更有可能找到更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
《自*防治的理论与技术》 作者:林昆辉(台湾)
《天津812爆炸事故培训资料》 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
《寻找心灵的镜子》,作者:伊娃麦德博士,芭芭拉英奈肯女士;译者:郑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