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蜗牛的寿命为5年左右,在食物欠缺的情况下可以存活很久。曾有资料表明,在英国博物馆,1846年3月25日,研究者从埃及采回两个蜗牛活体标本,存放在标本室中。到1850年3月15日,取出来研究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一个在壳口有新形成的黏液膜。研究者把它取出来,放在温水中,不久便将身体从壳中钻出,到第二天还取食了生菜叶。将近4年的时间,没有食物和水分,但却一直生存着,除了一些昆虫,很少有动物具有这样的能力。
“一叶知秋”的晴雨表
蜗牛对空气湿度非常敏感,可以影响到它们肌肉的伸展。在潮湿的夜晚,特别是雨后,我们经常看到活跃的蜗牛。大多数蜗牛在雨前就已经出动了。当树上和草地上有一大群蜗牛时,就可以断定可能要下雨了。实验表明,蜗牛不仅对室外空气湿度非常敏感,而且对玻璃罩等密封环境的湿度也非常敏感。因此,蜗牛晴雨表是名副其实的。
小身材大智慧
蜗牛每天都能回到自己隐藏的地方,这是种回家的习性。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记录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荒芜的花园里,有两只蜗牛,一只生病,行动困难,另一只强壮的离开了同伴,越过高墙到另外一个食物丰富的花园。它并没有遗弃它的伙伴,自己跑去觅食。不久它回到了同伴的身边,并带领自己的伙伴一起到那个食物丰富的地方。原来它是为了避免同伴多走路。它能清晰地记住回去的路程,看来小蜗牛具有大智慧。
蜗牛是害虫吗?
大多数蜗牛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其所栖息的生物、非生物环境息息相关,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极少数种类能在短期内形成灾害。初孵幼螺只取食叶内,残留表皮,待个体稍大可用齿舌将幼叶刮食成小孔洞。也可将细小叶柄吃断,同时在伤口处还分泌黏液污染叶片。被危害的伤口常诱发软腐病,并引起多种霉菌寄生,使叶片、植株腐烂坏死。蜗牛很喜欢吃蔬菜、果树的嫩芽、作物的根、叶,所以蜗牛是一种农业害虫。
蜗牛中的极少数物种对人类经济活动有害,但是,目前蜗牛中的大部分种类却面临着灭顶之灾。这一方面来自于各种人为的和自然流变的原因,另外也来自于对这一类群缺乏研究和重视。理论上,我国蜗牛种类面临危险的最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均一化,包括人工环境替换原始环境、迅速发生的工业污染、入侵种(如褐云玛瑙螺)加入后的蜗牛群落均一化等,加上自然界一些随机事件(如洪水、森林火灾、连续的冷冬或连续的大旱)。蜗牛的迁移能力很差,选择次适栖息地的能力有限,从目前不多的实例来推测,一旦上述情况发生,则蜗牛的种群乃至物种的灭绝将很快发生。人类对蜗牛的深入研究和保护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