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医学生培养的时间成本很高。
本科5年制就已经比一般专业学生多了一年时间,而医生又不同于其他职业,正式上岗前必须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培),少则3年,多则5年。如此一来,一个本科学历的医生都至少需要8年的前期培养。
更残酷的是,在如今学历内卷的时代,尤其还是在医学这个专业性要求极强的领域,本科生几乎是没有竞争力的,现在三甲医院的人才招聘条件都是临床医学硕士起步,这让医学生们都不得不继续考研、考博。那么,如果走传统深造路径就需要5 3 3 3=14年;就算不额外规培(专业型硕士/博士包含规培),在本科5年的基础上再加上专硕3年、专博3年,也是11年时间。这计算的还是硕博都一战上岸的尖子生。
“三十而立”,对医学生来说就像个笑话。
八年制的开设似乎给医学生们减轻了不少学业负担。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毕业生被授予的是医学博士专业学位(M.D.)。也就是说同样是专业博士,八年制学生要比别人早3年拿到学位。
另外,“八年一贯”的办学原则又为八年制学生们免去了考研和考博的时间、压力和风险。
如果顺利的话,8年稳拿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难道不香吗?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今年初播出的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 3》(医学季)。
看过的朋友们应该对医学生刘畅的印象非常深刻——26岁,浙江大学医学院巴德年医学班(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又顺利加入博士后流动站,发表过SCI,科研能力强得没话说。
虽然在实习前期临床经验为0的她在实践上远远比不上“草根”研究生,但是后期她突飞猛进的表现很难不叫人叹为观止。
不得不说,只要基础知识够扎实,临床经验还是很容易补起来的。
刘畅绝对称得上是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最杰出的毕业生之一。她的经历也为八年制圈了不少粉,似乎八年制真的可以成为走上人生巅峰的捷径。
等等
先别被幻想冲昏了头脑
开弓难有回头箭
入坑须谨慎!
首先,有足够的实力是门槛。
临床医学八年制的高考录取分数极高。
下图为2022年部分高校临床医学八年制在浙江省的招收录取结果:
目前开设了八年制的高校并不多,而且它们基本都是医学领域顶尖的高校。
比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已经纳入了清华大学招生,也就是说想上协和就必须先考上清华大学。
这样的高考分数是多少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基本上全国各大高校各类专业都可以任君挑选了。
所以一旦中途放弃,那真是白白浪费了自己十年寒窗苦读才得来的选择优势。
其次,八年制是有淘汰和分流
所以绝对不是被录取之后就可以一路躺平拿到博士学位的。
反而,由于修业时长缩短了但是培养标准却提高了,八年制学生的课业会更繁重、压力更大,能够坚持下来并圆满完成学业是很不容易的。
就拿浙大巴德年班来说,学生在前4年必须拿到非医学类本科学位以及竺可桢荣誉(绩点3.5以上且无挂科),还必须完成指定的医学相关课程学分,这些是继续后四年学业的基本条件。
这还没完。
毕竟8年教育培养的不只是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这个学位背后代表的优质人才。
有人吐槽说:“八年制的一个尴尬之处在于,科研能力比不过科研型博士,临床能力也很难与专业型博士竞争。”
这绝非全部的情况,但这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一个现实情况是,8年的课程计划无论怎么安排也很难完成和别人11年甚至14年一样的内容,就算这些高考的佼佼者们再聪明,用八年时间成长为科研、临床全能选手也不太可能。
所以对于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生来说,仅仅完成学业远远不够,如果真的按照毕业最低要求来度过8年学业几乎就等于自动放弃前途了。
八年制医学生们一刻也不能躺平。
一方面要在课业之外持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要拥有对自己清晰的认知,及早做好毕业后的规划,有意识地偏向科研训练或临床实践,至少要让自己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强劲的实力。
因此,八年制对医学生的自我内驱力要求极高。
所谓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两极分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八年制中: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虽然这跟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差异脱不了关系,但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肯定也是要背锅的。
临床医学八年制其实是舶来品,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开设)以外,我国其他高校的都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才开设的,有些开设时间较晚的院校,在办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各大顶尖医学院也都还在努力探索新模式。
你会看到同为八年制,每所大学的培养方案却不尽相同。
比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采用的是“4 4”模式(北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