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_JOE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心中没有具体方向的时候,那就努力向上走。大道殊途同归,不管选择哪条路,只要积极主动的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意义。于我而言,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个人,双商平凡,长相平凡,家庭更平凡。从大学本科到现在,我选择了升学作为我的打怪升级之路。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下我的闯关之路。希望能为迷茫中的你提供一些动力,不要妄自菲薄。
我本科来自河南的一个普通二本,普通到什么程度呢,给大家举个事例,我大一寒假出去打寒假工,别人听说我的学校名字后,第一反应就是问:“你这个学校是大专还是中专呀”?当时尴尬的说,其实我们学校是二本。
本科四年,除了没有好好学习之外,其余的什么都干了,打寒暑假工、做家教、餐厅端盘子、办中小学辅导班(最多的时候学生有六七十个呢,现在想想还小有成就呢,哈哈)、还有最重要的谈恋爱(和初恋谈了八年多,现在已经结婚了)。大一大二的时候,没想过考研的事情,那时候总是天真的以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肯努力无论做什么都能有所成就。可是等到大三快结束的时候,慢慢的明白了自己的差距,班里面有人在认真准备考研,有人在准备考公,还有人在积极创业,我突然发现只有我好像没有明确目标。当时班里三分之二的人都在准备考研,我想我还是准备考研吧。所以便加入到了考研大军当中。
由于准备的没那么充分,所以当时报考了一所口碑较好的双非学校(都说这个学校是一志愿没人报,调剂挤破头)。半年后,分数出来以后,分数比较低,当时以为过不了国家线。于是便动身去了上海找工作实习,刚工作了几天以后,国家线出来了,发现自己居然幸运过线了。于是便辞工一心准备复试,复试过程表现中规中矩。可是由于刚过线,再加上当时学校没有照顾一志愿(按理说学校都是先录取第一志愿,第一志愿录取完以后再从第二志愿中择优录取。可是我们学校把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放在一起排名,一起录取),由于笔试成绩较低,最终成绩出来以后,居然是备选(我是备选3,备选的意思就是如果录取的人中有人不愿意接受录取,备选学生按照备选顺序依次录取)。
最终排名出来以后,当时有位老师看我们是老乡,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说:“学校已经口头答应给我们学院增加两个名额,可是你是备选三,除非录取的同学中有人被更好的学校录取了,放弃了咱们学校的录取你才有机会,另外学校也只是口头答应增加两个名额,还没有正式文件下来,建议你做好其他准备”。
当时超级感谢这个老师给我说的消息,当时只能寄希望于幸运之神眷顾了。唉,从今天起多积德行善吧,如果有幸被录取,我一定半年不吃肉。在等消息的那几天,我每次看见行乞人员,都会给他们一些零钱,每次乘坐公共交通,都会更主动让座,每次买饭,都会只是素菜。只希望能够被幸运之神眷顾,终于,等了几天之后,报考学院官网终于发了通知,有个学生放弃录取,学校又给学院增加了两个名额,我作为备选三最后一名被录取了。从那以后,我真的做到了半年不吃肉(体重瘦了十来斤,想减肥的小伙伴可以试试通过不吃肉来减肥的方式,哈哈)。
如果说,考研上岸要感谢幸运之神眷顾。那么考博上岸我要感谢读研期间遇到的两位老师。刚才介绍了,我是备选上岸,所以说当其他上岸的学生已经被各自的老师打捞起来带走了以后,我还在河里泡着,等着学院发宣布我的命运。当时我的硕导在美国,他的硕士名额还没招满,于是上岸以后我就去了硕导课题组,现在来看,这是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硕导主持过的项目有几个亿,更是桃李满天下。读研以后,是课题组另外以为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带我科研,我属于他带的第一个学生,更是手把手教我做实验。再加上读研期间自以为还比较勤奋,再加上一些运气成分,发表了三篇SCI论文,影响因子最高的一篇是15分。凭借着这些成果,我信心满满的选择了申博。
然而,现实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刚开始联系顶尖985高校的时候,处处碰壁。事后认真分析了一下,总结原因主要是,第一本科出身不好,第二英语成绩不好。因为博士的申请考核,主要考核的就是:教育背景、英语水平、科研成果三个方面,当你有一个短板的时候,那么申博就比较难。当然,除非你有一个方面特别优秀,比如说你发过子刊论文或者说你有过出国经历等。在了解到这些问题后,我便重新选择了东部某中等985学校作为自己的目标,幸运的是经过一系列准备,最后历经曲折终于成功上岸。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考博经验:
不得不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历是一个“敲门砖”。学历背景能够反应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是每个学校都会看的。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更直白的事情,我之前了解到一个学校。对申博学生的学历背景来折合成对应的分数,比如说学生来自985高校加多少分,211又加多少分,双非学校不加分。发过什么样的论文也可以对应折合成不同的分数,这样就简单的比较总得分来决定学生能否进复试。很多人都说学历不等于能力,但是我想绝大部分人都认可,学历约等于能力。根据学历选人不仅是社会企业最主要的选拔方式,也是博士选拔的主要方式。
其次是科研成果,导师需要科研成果评职称,达到考核标准,学生需要论文毕业,找好工作。因此科研论文是学术界的“硬通货”。
此外就是外语水平,读研期间,每天的工作日常就是读文献。好多文献都是英文文献,日常的科研idea几乎都是来自于科研论文。所以说,对于科研人来说,外语能力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如何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呢,这里我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以往考博的学长学姐,看看他们都是以怎么样的综合成绩去了什么样的学校读博。然后可以拿自己的情况和他们比较,比如说,之前一个学长论文比你好一点去了哪个学校,另一个学长比你差了一点去了哪个学校(当然,论文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这里只是给大家打个比方)。
考博和考研不一样,考研分数和面试成绩决定你能否考研成功。在考博方面,综合素质能力(教育背景、科研成果、英语水平)就想当于你考研的笔试成绩。只不过考博时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同的考博学校有不同的量化方式。有的学校更侧重教育背景,有的更侧重科研成果。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好的自我定位,方法,就是单纯比较自己科研成果,英语水平在本年纪本专业处于什么水平。首先估计下自己能处在什么水平,然后再看看往年本专业考博上岸的学长他们的论文水平,这样比较下,也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
然后说下联系博导,联系博导的方式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老师推荐、学长学姐推荐、自己联系。下面分别介绍下这几种方式的优劣。
1、老师推荐,老师推荐是最省心省力的方式,而且是考博成功率最高的,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最重要的是,老师给你推荐的导师人品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也可以避免入坑。博士四年也会更顺利的度过。就相当于父母把关给你找的对象,那么对象肯定是知根知底的。但是这种方式唯一的坏处就是失去了去更好课题组或者更好学校的机会。总得来说,还是很建议大家通过这种方式读博。提醒下想考博的学生,如果想通过这种方式读博的话,一定要趁早和老师说。
2、 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推荐,大家可以多问问一些上岸的人。看看他们去年联系了哪些老师,有哪些老师比较靠谱。这样也相对比较省事省心,但是学长学姐的推荐一般都比较有限。不过大家可以作为其中一个选择。
3、 自己联系导师,自己联系导师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在本研究领域的相关公众号上会经常推送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家可以根据这些试着联系导师。此外,学术论坛或者交流群也经常有导师发布招生细则信息。或者,大家如果想去一个某学校读博的话,可以直接进这个学校的学院官网去了解本领域的老师,试着发邮件联系下。
接下来给大家说下材料准备的事情,一般材料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文件:
1.本硕毕业证,学位证(在校硕士生提供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2.学生证复印件
3.成绩单复印件
4.英语成绩证明复印件
5.专家推荐信
6.科研计划书
7.身份证复印件
8.科研成果复印件
部分学校可能会要求体检报告、导师同意报考界面证明、单位或者学校同意报考证明等材料。以上文件的准备必须具备准确性正规性完整性。专家推荐信建议大家准备一个信封,信封封口处用固体胶粘好。涉及到本人照片或者图片的文件建议大家彩色打印,这样让审核老师看起来也会更舒服。
最后说下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列举如下:
1、能否同时报考多所学校?
理论上可以,但是这种情况下会占用自己很多的精力,而且强烈建议大家如果报考了多所学校,那么哪个学校录取了就去哪个学校,被录取后不报道的话可能会浪费导师一个名额。并且不去参加复试的化=话要及时和老师沟通
2、 疫情期间复试形式有何变化?
疫情原因,现在好多学校都是采用线上复试,一般包括英语水平测试(一般主要是英语对话、英语翻译)、专业知识问答、研究生阶段科研成果汇报(PPT展示)。如果是线下复试的话,英语水平测试多为做卷子(主要是英译汉和汉译英)和问答,专业考试。
3、专业博士和学术博士有何区别
这里相当于学硕和专硕,培养方式差别不大,奖助学金大多数学校无差别。课题主要看导师,导师有啥项目就干啥活。
最后希望大家明白,无论是考研或者考博都是人生中在十字路口做出的一个选择。无论选择哪条路无论何种学历心怀理想和责任,走好以后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