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明了来意之后,这里的居民们冲我哈哈一笑,他们对我的到访并不感到意外。坐在边上的一位满哥笑着用长沙话对我说:“那郭几年不晓得有好多人拿哒相机擂得我屋里来拍,主要是我郭逗里有杂文物,妹子哎,来咯,我带你进来看咯。”
我好奇的跟着这位屋主进到房间,只见他从抽屉里随手拿出一根蜡烛点燃递给我,然后指着墙角一处让我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但见一块完好的石碑嵌在墙内,由于墙面破损才露了出来。我拿着蜡烛将脑袋凑近了仔细观看,微弱的烛光照亮麻石碑上的字迹,后来我跟别人闲聊起这段故事的时候形容当时的场景跟“盗墓”似的。
这是一块清同治十一年的碑,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屋主胡师傅说,为了方便来参观文物的朋友们看得更仔细,他抽空用红色的油漆把每个字都描了一遍。带着狂喜的心情,伴着荧荧烛火细细品读碑文,其中“文昌古阁”四个字让我为之一震。
据旧时《长沙府志》记载,明清时期的长沙城内有长沙府学宫、善化县学宫、长沙县学宫。而当时处在长沙城北门的长沙县学宫至今还有老地名保留,学宫街、红墙巷、崇文里、崇圣里,从这些字眼儿里可以就大致可以了解到当时清代长沙北门学宫的范围所在。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十分盛行,各地文人士子皆把求取功名仕途看作毕生的最高奋斗目标。古人讲究星相之学,认为天上定有主持文运功名的星神,中国人又一直以来素有天人合一的概念,因此在学宫边上一般都配有一所文昌阁作为附属建筑,阁中供奉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魁星,以求文运昌盛。
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星。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盛行化,各地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和祭拜也都十分的普遍,甚至在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着文昌帝君的神像或者神位。魁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星宿之一,道教尊其为主宰文运的神,也是文昌帝君的侍神。魁星多以鬼神形象为塑,一脚后翘,一手捧斗,一手执笔如点状,以示点中了中举的士子,这就是传说中的“魁星点斗”。
我问胡师傅,这墙里的麻石您是怎么发现的,您总不能闲着没事自己把自己家的墙给凿了吧?胡师傅嘿嘿一笑说:“我郭老屋里以前喂哒鸡,那时候很多老房子都用谷糠克糊墙咧,我屋里那杂鸡就喜欢克啄墙,长年四季啄,突然有一天我就发现郭杂墙逗里有东西,我就把墙锉嘎哒,郭杂文物才露出来咧”。
我惊讶得合不拢嘴,还有这等神奇的鸡和神奇的故事。胡师傅告诉我这阁原建于明万历年间,后由于历史上屡遭兵燹,长沙县学宫早已被毁,碑文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文昌古阁咸丰壬子毁于兵灾,经士绅倡捐修复。”
读到此处,豁然开朗,方知这老宅子为文昌古阁留存的部分遗址,乃清同治年间重修,只是阁中供奉的二神早已不知所踪,仅留下街名和这残破的庙宇。为了更好地看清遗址的大体形制,查看地形后决定取其不远处一居民楼作为观测点。
我爬上楼道向外张望,只见老庙外墙上有一只保存完好的巨大蝙蝠并依稀可见当年老庙的红色墙漆,在清代许多建筑构件上喜好用蝙蝠作为纹样,意为招财纳福,也体现古时人们对福文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