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的配方比例用量,竹叶石膏汤用量多少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4-15 00:38:53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是常用方。性质来讲是个常用方,这个方是根据白虎汤加减变化而来的。是针对了白虎汤证这种气分大热,伤津耗气,同时引起胃气不和这个证候而设的。从竹叶石膏汤的证候分析来看,它一般用于暑病,或温热病,或者伤寒入里,入阳明以后,阳明经热,这类病到后期,气分之热还在,已经达到气阴两伤,从正气来说,气阴两伤的程度。所以从病机分析中间,有三个方面特点。

气分热盛后期

余热未清

身热多汗

气津两伤

短气神疲,口干喜饮

胃气不和

气逆欲呕,舌红少苔,脉虚数

余热未清。气分之热的后期。所以发热,用升热多汗,反映了比大热要可能低一点。这个方在临床上运用,如果高热也能用。关键掌握石膏的一个用量。多汗可以伤津。心胸烦闷是热扰心神。

有明显的气津两伤。短气神疲,这种神志疲乏,短气就气虚的表现。伤津多汗,伤津以后,形成口干喜饮。

胃气不和。反映在气逆欲呕。胃气上逆的现象。从舌红少苔,脉虚数,反应了热病后期气阴不足的左证,

治法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清气分热的同时,考虑到气和津液受到损伤,同时兼顾胃气上逆。

方解

使

竹叶

生石膏

人参

麦冬

半夏

粳米

甘草

这个方是在白虎汤基础上去掉知母,去掉知母的含义,是考虑到胃气不合,胃气上逆,因胃知母偏于苦寒,它和石膏不同,知母也能清热除烦,但苦寒容易伤胃。所以去掉知母以后,加竹叶来协助透热,同时清心除烦。用人参、麦冬来益气养阴生津。用人参、麦冬可以气阴兼顾。

这方里加了半夏为佐药,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半夏在仲景方中,经常和麦冬相配,还可以互相制约。半夏偏于温性,和麦冬相配,制约半夏的燥性,这种温燥的特点被制约了。而它降逆之用,就是说和胃降逆的作用还保持,所以这是一个佐药。半夏麦冬同用,还可以,比如说气机阻滞、胸闷,使的麦冬虽然养阴生津,但不会因滋腻而阻滞气机了。有个相互制约的作用。

粳米甘草既能养胃气,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养胃气,生津液,既是佐药,又是使药。

后世对于仲景方里用这个基础方,化裁以后便成这个常用方,竹叶石膏汤,治疗气分大热。到这种气氛热盛的后期。气阴两伤证,胃气不和。这种化裁很推崇了,所以几乎所有教材都引用了《医宗金鉴》上这个话:"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这概括了这个方的配伍特点。清补结合,是竹叶石膏汤的配伍特点。也是针对了这类气分热盛证,多数容易伤气伤津的需要。

配伍特点

清热益气养阴并用。邪正兼顾。它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具体的方义分析里,刚才讨论了,整个清热药中间有少量的温燥药,清而不寒,用像麦冬这类偏于养阴生津之品,和半夏相配,补而不滞。所以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辨证要点

身热多汗,气短神疲,烦渴喜饮,气逆欲呕,舌红少津,脉虚数。

有一组气阴不足的现象,在气分大热,发热基础上,气短神疲,多汗,烦渴喜饮,这是他的正气不足,气阴两伤的特点。而气逆欲呕,胃气上逆,反应出它的兼证。加上舌像脉像左证,这是辨证要点。

随证加减

胃阴不足,胃火上炎,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加石斛、天花粉

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加黄连、知母、天花粉

临床上如果津伤严重,胃阴不足,刚是有麦冬这一类还不足,加天花粉、石斛一类。尤其再胃阴不足,胃火上炎,但如果说胃火炽盛,这时候胃热不是反映光是伤阴方面,本身胃热,胃火较重时候出现消谷善饥,用花粉这类养阴的,同时还加黄连、知母直接清泄胃热。

使用注意

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忌用。

在使用当中,这方用了一些润的药,有痰湿不适合。这类发热,如果是阳虚型不适合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