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荆州一老师教学生们写作文的思路的视频引发网络热议。
视频中,只见老师手里拿着一片很寻常的树叶,然后让学生根据数量、颜色、形状、地点、时间等要求对他手中的树叶进行接龙叠加描述。随着老师附加描述条件的增加,对这片树叶的描述不断变得丰富起来,堪称一段丰富优美的小作文。
相关视频发布到网上后,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网友对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点赞”,认为这样引导学生写作文的方法很好,至少不用担心写不够字数,并调侃“为什么我上学的时候就是没碰到这样的老师,要不然我也是985出来的人了”。
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方法不实用,属于“流水线式的教学”,按照这个思路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缺乏灵魂,即使凑够了字数也拿不到高分。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大家都离不开写作文,很多情况下人们需要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意见以及思想等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让其他人清楚地理解。毫不夸张地说,写作文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如果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无论到哪里都比较容易吃得开。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都为写作文犯愁,有的学生哪怕阅读过很多书,一旦写起作文来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平淡。哪怕是平时讲话滔滔不绝的孩子,写作文却难以下笔,磨蹭半天不动笔。归根结底,还是写作文的思路没有打开,导致储藏在大脑里的素材没办法展现出来,而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会把他掌握的素材以自己的形式清楚表达出来。
从严格意义上讲,视频中老师让学生们做的不是写作文,而是围绕“树叶”这个词语进行扩充句子,并尽可能使句子变得丰满、优美。但写作文本质上也是将一个或几个核心词汇不断进行扩充的过程,只要学生掌握了怎样去把一个词语扩充好,就相当于写作文入门了。
朱自清在《背影》这个作品中,描述父亲背影的话其实就运用了“扩句”的方法: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这段话围绕父亲的背影不断做“加法”,通过“穿过”“跳”“爬”“走”“探”等动词并加以修饰形容,使父亲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起来,让人一看就感受到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
所以说,在初学写作文或者无从下笔的情况下,进行扩句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无论是平时的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高考,一篇成功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字数达标,字数太少是要被扣分的。
当不再需要为“凑字数”担忧时,就可以进行删减,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去替代冗长的语言了,当然这是写作文的另一个阶段。
总的说来,学习写作文如同盖房子,是一个从易到难的漫长过程,先把最基础的第一步的扩充词语句子做好,然后进阶到第二步的写段落,再到高阶的第三步写完整的作文,这样一定能打开孩子的思路,不再害怕写作文。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来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