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本头条号作者陈瓷提供原创。
陈瓷以前解读三国,多次提起“过五关斩六将”是文学虚构。
可是为什么我们明知是虚构,还宁愿相信是真实的?
的确,在地理方位上,过五关是虚构的。
当时曹操应该在延津以西或者官渡,而且是官渡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曹操在延津以西诛文丑之后,迅速进行战略转移,南退至官渡。
关羽作为得力武将,应该就在官渡。
他要去找刘备 ,很可能要从官渡或者官渡附近出发。
那么关羽要到哪里去?
袁绍师出不利,又折两员名将,恼羞成怒,迫不及待地要扳回来,所以就长驱南下,率主力军推进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在官渡以北)扎下大营,准备复仇。
这时的刘备,应该就在阳武。
阳武,也就成了关羽所谓“千里走单骑”的目的地。《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
官渡到阳武,直线距离,也只是40公里!
关羽骑着马,一顿饭的功夫就可以到达了。
即使当时关羽在许都,那距离阳武也只有一百二三十公里,半天功夫就到了。
“过五关,斩六将”是一个怎样的路线呢?从交通上讲,关羽既然要到河北投奔刘备,那么,他离开官渡之后,就应该向北直趋阳武。
罗贯中却让他首先通过东岭关(虚构的地名),接着又折向西北,奔波一千多里,走到洛阳,绕个大弯,又折回东方,经过汜水关(即《演义》第五回写到的虎牢关)、荥阳,最后再到达白马。
罗贯中为何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实际上,离开曹营,回到刘备身边,关羽必须“过五关”:生死关、富贵关、名利关、人际关、猜忌关。
生死关
关羽要离开曹营投奔刘备,这在曹营看来,属于背叛投敌,死罪。在袁绍阵营的人看来,关羽更是罪不可赦,因为颜良就是死在他的刀下。袁绍阵营,颜良的亲人、朋友、部下,都还活着,他们会放过关羽吗?
富贵关
曹操以朝廷名义拜关羽为偏将军,封他为汉寿亭侯。拜将封侯,是无数人的毕生追求,关羽要离开,必须要舍弃已经拥有的富贵。有人险中尚求富贵,况且关羽的富贵近乎探囊取物。
舍弃曹操封赐的富贵,得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力量啊!
名利关
关羽深得曹操器重,又有斩颜良之功,在曹营名声赫赫。曹操代表朝廷,而刘备尚寄袁绍檐下,二人相较,当然曹操那里才是名利工场。
人际关
关羽的人格,使他在曹营也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张辽和徐晃,与关羽惺惺相惜,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关羽要离开,不仅仅要与二位好朋友分手,还意味着要与二人宣战,因为日后关羽必然会与二人为敌。关羽能放得下在曹营里结下的人脉吗?
信任关
关羽毕竟身陷曹营,而且为之效力,立了大功,得了高官,受了厚爵,他现在冷不丁地回去,能否获得袁绍信任暂且不论,刘备和张飞就一定能信任他吗——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看。一般的人,处在关羽那个位置上,都会考虑一下:我回去,是不是会被怀疑?
过得了心灵的这“五关”,才能过得了脚下的千山万水。
亚里士多德说:“有时诗人比历史学家更接近真实。”也许,《三国演义》上的“过五关”不是虚构,是在暗喻跨越更为艰难的心灵“五关”。
头顶着浩荡长空,毅然前行,前方是一条并不平坦的大道,通向不可知的遥远。关羽就这样走出了一条“义”的道路,千百年来,人们仍然走在这条路上,或者,渴望这条路能够通向自己。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只是这次旅行并不轻松,需要“过五关”,需要“斩六将”,才能到达目的地。
“关羽亡归先主。”一个简洁的“亡”字,隐含了多少的艰难,隐含了多少的决绝啊!
放下功利,捧着诺言,揣着友情,走过岁月,走过历史。关羽的足音,在人们的心里已是永远的空谷回响,千年万年,千里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