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永年
《开放中国:新时代新格局》近期在本报连载
大学要做社会的“良心”
社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信息社会。就其本质来说,信息社会就是编码社会或者编程社会。说得形象一点,人们也可以把这种社会称之为“羊群社会”。这个社会有三部分角色组成,即牧羊人、牧羊狗和羊群。在“羊群社会”,大部分的羊会随大流,领头羊走向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
就知识而言,这种社会应当是传统法家所提倡和希望看到的社会。所有人都要服从确定的规则,人没有差别,只是符号、数字或者点;不管任何情形,一旦人偏离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即所谓“严刑峻法”。根据这种认知,对政治来说,所有一切都是为了秩序;对经济来说,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现代社会越来越表现为“羊群社会”。一部分操控技术的人越来越聪明。不难理解,世界范围内,高科技公司都在不惜一切成本招聘具有这种科技能力(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的人,因为有了这些人,公司就能拥有操控社会的能力,在竞争中胜出;但同时,大部分人则越来越趋向低智商和愚昧,并且愚昧得自己都不知道。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各种技术的出现和它们之间的结合不仅使人们越来越依赖高科技,并且也在快速“剥夺”人们的思考权利和能力。
广义知识界的“内卷化”那么,社会形态的变化对大学或者广义的知识界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呢?一句话,知识的根源在于多元性和多样性;一旦多元性和多样性消失,知识就失去了来源,大学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根基。
今天的危机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内卷化”。因为多元性和多样性的消失,社会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急剧衰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者走上了通过垄断、控制甚至暴力而分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