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年,是人们为了记载和区分年代而采取的给年代起名的方法。在我国的历史上曾采用过不同的纪年法,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公元纪年法,比如在古代史中最常见的年号纪年法,再比如古老的岁星纪年法和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等。但事实上还有一种同样古老的纪年法至今仍被我国所采用,那就是干支纪年法。
红框框出的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也称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也称农历纪年法,大概在东汉时期便已开始使用,是用十天干、十二地支顺序相配,以60年为一个周期循环记录的纪年法。比如今年按照公元纪年法是公元2020年,但按照干支纪年法就是庚子年。上一个庚子年即是60年前的1960年,再上一个则是1900年——那一年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所以又被称为“庚子国变”。次年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了《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丑年,所以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又被称为“辛丑条约”,因此而向各国赔偿的4亿5千万两白银,也被称为“庚子赔款”。
类似的以干支纪年指代的重大事件还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似乎让人感觉只有在近代人们才喜欢这么干。其实不然,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己巳之变”就发生在近400年前的明末。离我们最近的己巳年是1989年,下一个则要等到2049年——干支纪年法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很容易对历史时间进行推算,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近400年前的那次己巳年是1629年。
干支纪年法的一个好处就是很容易对历史时间进行推算
公元1629年,即明崇祯二年,这一年对于大明朝来说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当然是关外的后金人*到京师来啦!
这就是后金攻明京畿之战。这场历时3个月左右的战役从表面上看没啥大不了的,虽然满洲人在大明朝的京师周边大*四方,还打败了几万明军。不过自土木堡之变以后,北京城外蛮子跑马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不过以前来的都是蒙古人,这回来的是后金人罢了。再说后金人也不过就嚣张了一时,最终还不是在各路勤王军的威逼下哪儿来哪儿去了吗?
这话说得似乎在理,但需要有个前提——如果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有活剐了袁崇焕的话。
无论袁崇焕的身上有多大的争议,但先有熊廷弼传首九边,又有王化贞下狱被诛,如今再加上个袁崇焕不得好死——话说这世上还有比大明朝辽东最高军政长官更高危的职业吗?面对满洲人咄咄逼人的攻势,辽东明军本就左支右绌、勉力支撑,结果大明朝的君臣还不停的在他们身后捅刀子、挖墙脚,谁还愿意为这样的朝廷而战?
在明清战争中类似图中的景象并不常见,尤其在己巳之变以后就更罕见了
于是在己巳之变后,明军中的叛将逃兵层出不穷——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祖大寿、洪承畴、夏承德等等统统都反了水。当然,最著名的还有一个吴三桂。
可以说一场己巳之变,让大明朝丧尽了最后的军心士气,拉开了帝国末日的序幕。
背景:明军在辽东的战绩是惨了点,但皇太极拿他们也没办法,只能另外想辙。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已经兼并了女真各部的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对此明朝政府当然坚决不予承认,于是努尔哈赤胡诌八扯出个“七大恨”,并以此为名在两年后悍然开战,于是历时达66年的明清之战正式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