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敏
欧阳修到滁洲后,写了《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这两篇记文中,《醉翁亭记》更为知名,但古今都有人对《丰乐亭记》做出更高的评价。如清代储欣说这篇文章“以五代之滁与今日之滁相形凭吊,最有深情,而其旨归于宣上恩德,又何正也。公诸记此为第一。”陈衍也说:“永叔文以序跋杂记为最长,杂记尤以《丰乐亭》为最完美。”
《丰乐亭记》的内容,按前人的分析,颂宋功德,治不忘乱。“乱”的含义当然是很清楚的,这就是五代的情形。“治”呢?从欧阳修的文章看,“治”的社会,并不是社会有多么丰富的物产,多么辉煌的建筑,多么宽阔的街道,以及民众积攒多少财富。在欧阳修看来,“治”的社会即让民众感到快乐的社会。他对滁洲的治,是这样描述的:“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宋的这种功德,主要即是让民众能够“休养生息”,也就是不折腾,不把民间的财富聚敛到朝廷。这样的年代,就是文章所讲的“无事之时”,这“无事”,既是与五代战乱不同的“无事”,也指和平年代的“不生事”,也就是不折腾。
欧阳修所歌颂的,是仁宗朝。清人沈德潜分析这篇文章时,说:“中间休养生息一段,见仁宗之滋培元气,养以风雨,子孙不用更张,隐然言外。”即看出,此文是对仁宗朝的认同与赞美。沈德潜还敏锐地看到,欧阳修写这篇文章,含有“子孙不用更张”的言外之意。只是,欧阳修这篇文章问世不久,朝廷就“更张”了:神宗即位之后,与王安石一起发动了“熙宁变法”。从此,大宋王朝再无“无事之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