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任教的第十九年,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我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因为教学的需要,我认真学习。学习后,我发现只是学习还是远远跟不上高考变化的步伐。因为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别人在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成果,有点过时;就算是学习再多的知识,如果没有用心总结、提炼、整合的话,知识就是一盘散沙,不能成体系,就不能熟练运用。
其实高中教学之难,不在于是否学生理解了知识点,而在于老师用什么方法讲,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学生的研究能力。高考题每年都在变,我们怎么才能跟上其变化的步伐呢?不断变化的高考题背后有什么规律可循呢?为了教学,我在学习的基础上,潜心研究。
只有认真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规划明天。所以,我先总结我的教研之路。
我的研究之路
我的教研之路分三个阶段:一、亲自做每一道题。只有亲自做了题,才能有切身的体会,才能知道一道题的难点在哪里,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哪些,怎样讲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二、请教老教师。在我刚上班时,我常常有一些教学上的问题需要请教同行的老教师,他们丰富的经验和耐心的讲解使我很快地踏实了教学基本功。三、阅读杂志、撰写论文。杂志,特别是知名的杂志,上面刊登的论文都是许多教学专家的最新的经验总结,将这些论文运用与教学实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叫题海战术?就是只是做题,而不懂得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突破题海战术的途径是什么呢?教研。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很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加工、提炼更重要。因为,只有自己亲自得出的经验,才能灵活运用;自己最熟悉的知识,才能给学生讲的清楚明了。撰写论文是一个好途径,在写作的过程中,自己的经验系统化、条理化。而一旦有了规律可循,解题就会变得轻松而有趣。
在教学的路上,我常遇到不少难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事、独立思考,我找到了解题方法并且给学生讲解了,然后我就想:这道题讲透彻了没?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更好的方法呢?如有遇到同类型的习题该怎么办?尤其是实验题,怎么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于是,我找来了相关类型的所有历年高考真题反复演练,把手头上的参考书都拿来寻找理论依据,然后我在中国知网搜索论文,看有没有最新的相关论文参考,最后我觉得自己的资料整理齐全了,方法规律总结到位了,就将经验总结并写成论文。写论文能极大地深化我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从一头雾水到一知半解,从冥思苦想到豁然开朗,从反复修改到见刊发表,我写作一篇文章大约需要一百个小时,我深感研究的艰辛与心得体会的来之不易,所以我很乐意将我的成果分享给老师学生,给大家节省点时间精力,也算是我给社会做点贡献哇。
我与《高中数理化》相识于2011年, 当时我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该活动由《高中数理化》承办。我想该杂志社能承办这样的大型活动,那这份杂志一定实力非凡,影响力强,所以,我就想在该刊发表论文。我一边学习《高中数理化》中的论文,一边模仿写作并投稿。刚开始,我觉得自己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于是,我下决心写很多篇,想着只有投得多,投中的概率才大。一个月投不中就投二个月,一年不中就投二年。在我投了5、6篇文章后,第一篇论文《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投中了,我很高兴。在编辑老师于亚娜指导我说:“写文章贵在创新,贵在有新意。”我反复修改,文章发表了。我体会到写文章需要精益求精。
在我的坚持和不断努力下,我的教研成果初见成效:到现在(2022年2月)为止,我在《高中数理化》发表了十三篇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论文二十六篇,编著《高考化学热点追踪》一部。
回首过去,我踌躇满志;展望未来,我信心满满。为了更好地做好教研工作,我作了如下三年规划:
2022—2023 搭建知识体系。研究考点、试题,着力搭建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争取作做到:重点类型的习题都有成型的解题套路和方法。
2023—2024 突破难点。全面盘点学生难以得分的题目,通过深入研究解法,找到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
2024—2025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需要在真实的实验操作中培养的,所以,我将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及处理数据的能力。
总之,在教研路上,我有困惑,有汗水,也有欣喜,有宝贵的经验。我将探究规律、总结经验成为习惯,用心教学,潜心研究,用爱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