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围的建筑有哪些图形,学校里面有什么建筑物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10-29 05:44:42

01

2022年5月10日,东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2019级的同学们开始了三年级的最后一个课程设计——高校建筑系馆设计。404工作室的刘宇轩、尚楚玉、聂晶鑫等3位同学也都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设计,并提出了对于建筑系馆设计的理解和思考。

02

任务书概要

设计课题

拟在东北大学浑南校区或南湖校区内新建一座建筑系系馆,掌握既有环境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方法,探索“新”与“旧”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处理好新建筑与既有建筑、环境、景观等条件的协调关系,重视校园室外环境设计。

选址及规模

(1)在南湖校区或浑南新校区内任选一处场地:本设计建筑面积规模控制在6000~8000 平方米,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

(2)办学规模:建筑学院本科生教学人数600 人,教师人数 80人,职员15人。

(3)具体功能及相应的房间面积分配可根据设计概念自行拟定,也可以根据设计3概念加入其他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空间。

03

师语

三年级的最后一个设计课程题目是东北大学校园里的建筑系馆设计,规模大约在8000㎡左右。针对该题目,在设计的初始阶段,与工作室19级的几位同学进行了一些探讨。

首先也是我认为该次设计核心的一个问题——设计将与周边环境产生怎样的对话与互动?三个学生分别在东北大学南湖校区旧建筑系馆旁边(地块1)与浑南校区花溪地景观旁边(地块2)两处场地中选择了一块场地展开设计。

两个场地处在截然不同的校园环境中

地块1处在人文历史深厚的老校区——南湖校区,场地内又有一座1952年建成的建筑系馆,系历史保护建筑。在这样一种条件下,“新”与“旧”如何和谐相处便成了一个难题。建筑应该以怎样的态度介入场地?新建筑与旧建筑应该相融?相接?还是相离?几位同学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地块2处在充满活力与新生的新校区——浑南校区,场地周边环境优美,基地形状较为规整。东面为花溪地景观,北、南、西临校园干道。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如何与良好的景观形成互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建筑应该如何自处?新建筑如何展现新校区的创新与活力?如何与其他教学建筑相呼应?同学们用自己的设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下一个问题是“我心目中的建筑系馆长什么样子”。建筑学专业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乃至学生学习方式均有别于其他专业,因此怎样的功能空间才是适合于建筑学专业的师生所使用的?我们作为建筑系馆空间的亲历者,生活与学习紧密相连,甚至整个集中周都会在建筑系馆中度过,因此,建筑系馆到底是学习的地方?生活的地方?还是二者兼有?那么,你心目中的建筑系馆是什么样的呢?

最后,建筑系馆是一个文化类教学建筑,在充分了解校园建筑的性格特征及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对建筑功能、空间与形式的把握能力,重视空间组织、建筑造型所能体现的高校教学建筑特征,重视校本专业文脉的延续及校园“隐形课程”的塑造也十分关键。

在方案的初期我只是把这三个问题抛给了他们,具体的答案还需要他们自己摸索。后来的整个设计过程,我很高兴地看到他们能够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从成果来看,虽然还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大的方向是对的。

陈雷

2022.12.7

04

作品分享

01

《梁林之路·始于足下》

作者:刘宇轩

班级:1901班

选地:东北大学南湖校区

学校周围的建筑有哪些图形,学校里面有什么建筑物(5)

引言:

本方案选址为东北大学南湖校区的老建筑系馆所在地块,旧有建筑馆的秩序影响着此地的场所精神,新建系馆应与旧馆形成怎样的关系?对立还是共生?辞旧还是尊重?

选址概况

建筑系馆选址位于南湖校区老建筑馆(现为理学院)北侧场地面积约为148mx142m。场地位于校园主要的教学区南面与中心绿化相邻,西侧为住宅区。主要的人群流线与校园十字轴线一致。场地的特殊性在于与校区老建筑毗邻,需要着重处理新建筑与既有建筑、环境、景观等条件的协调关系,重视校园室外环境设计,体现“新”与“旧”的和谐共生。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为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建筑系馆设计,场地内有文物保护建筑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群中的建筑馆。为了呼应中轴线景观且尊重老建筑本设计采用地景建筑做法来衬托周围场地。本设计以路径为线索规划了1.地面路径一一通过看到老馆,回忆当年建校的华路蓝缕;2.屋顶路径一一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阶梯状排布的专教,感叹后辈的努力求学;3.依屋顶趋势形成的内部路径一一阶梯化专教布局有利于建筑学子增加视觉交流从而相互学习。三条路径让古今交错,正如东北大学大学校长为建筑学院的题词:“梁林之路,始于足下”。希望建筑学子也能始于足下,踏上梁林之路。

场地分析:

学校周围的建筑有哪些图形,学校里面有什么建筑物(6)

概念推导:

东北大学建筑系有着悠久的历史,1928年东北大学最早创办了建筑学教育,并聘林徽因、梁思成先生等人参与教学。然而三年后的九一八事变彻底打破了国内建筑学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战前学校的仓皇解散,战时师生的颠沛流离,战后的艰难起步,让建筑学求学之路变得更加坎坷。到今天的2022年,我国的建筑学教育已经百花齐放、欣欣向荣,这将近百年的建筑教育发展的坎坷道路也被更多人发现与研究。

我想用新的建筑系馆反应这段道路,让一代代建筑学子都能够了解铭记并以此激励自己。

学校周围的建筑有哪些图形,学校里面有什么建筑物(7)

草图与构想:

在对场地进行分析与组织后,我通过制作多种草模探索了多种新馆与旧馆的关系。最终在与雷哥的交流下选择了用拾阶而上的退台地景式的建筑形态,来更好地表达“路”地概念。

学校周围的建筑有哪些图形,学校里面有什么建筑物(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