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婚女嫁,人之常情。如今,婚礼前一条朋友圈点赞链接,放几张婚纱照片、标注上日期地点就算昭告天下;而从前,会有德高望重的先生手写请柬若干,一份份郑重其事地交到亲友手上。结婚,一直是人生大事,“传启帖”、“送好帖”、“酬媒人帖”,包括生孩子后的“报喜帖”等,每一份都独一无二。
葛国桢 | 文
我的邻居锡山爷是晚清秀才,精通文墨,他画的画和写的字过去村里人都当作珍宝。锡山爷曾参加过民国25年版的县志编写,在乡下远近闻名。他一生不知道为乡人书写了多少柬帖,对各种柬帖的样式与写法颇有研究。
锡山爷晚年时曾留下一本柬帖的样式大全。比如柬帖的文字含义,包括了月日时间、台驾尊称、茗肴陈设、奉屈迎接、祗聆请教、荣幸光彩、款末敬仪、喜忧两别等20多种;柬帖中的“尊称”一项,即可分为六类四党;柬帖的用途与名称,在我们豫东乡下也有十几种之多。
传启帖送到女方家回帖回礼就订了亲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婚女嫁是人之常情。在我们老家,男女订婚时,如果“见面”成功,双方通过宴请亲属,告知婚约成立。民间还要有“送帖”、“传启”礼仪。
“送帖”一般由男方长辈2-3人,携带各色衣料、糖果点心等礼品(彩礼)和“传启帖”到女方家。
“传启帖”用大红纸写成,上写“幸承冰语,喜结良缘,两姓爱好,幸福百年”等语,帖正面写“百年好合”四个大字,末尾署男方家长姓名。然后在一张红纸条上写“大德望翁.老亲家大人台下”一行,粘贴在折叠后的柬帖的封面上。
女方收下礼物和男方“传启帖”后,当日设宴款待来客。然后要回帖,一般写“久闻家声,未敢高攀,既蒙不弃,敢不唯命”等语,也用写着“大德望翁□老亲家大人台下”的红纸条粘贴在封面上。
除回帖外,女方还要回礼若干。“传启”时,男方除礼品外,还要带艾蒿、酵母、盐、蒜苗、大葱等,每一种都是双份。
“艾蒿”代表双方相爱,“酵母”代表男女双方发家,“盐”代表双方有缘分,“蒜苗”代表双方说了算数等。
女方收下后,还要回礼,一般还是这几宗东西,不过一定要换成自己的。至此,男女双方“订婚”仪式才算大体结束。
送好帖上讲究多请客莫忘“酬月老”男女双方都达到结婚年龄后,男方向女方约定日期,男方长辈1-2人携带礼品到女方家商议婚期。结婚日期定下后,“看好”程序结束,但还要“送好”,即写下“送好帖”。
选一个双日子,仍由男方长辈1-2人携带礼品到女方家,将“送好帖”一并送上。
老家民间婚假,男方称“娶媳妇”,女方称“闺女出门”、“打发闺女”等。婚礼的第一天,男方家就要着人写帖、下帖,不能等到第二天。如果今天下帖让人家明日赴宴,老家民间称“明午帖”,是对人家的不尊敬,这在乡下是一种禁忌,被请者有可能拒绝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