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全文阅读答案,祥林嫂全文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10:09:59

导读:《祝福》是鲁迅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创作的一篇小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次革命并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地主阶级依然统治着中国广大的地区。

鲁迅先生意识到,革命的胜利并没有在根本上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对于贫苦百姓而言,他们身上依然背负着封建礼教的沉重枷锁,依然在封建宗法制度的压迫下畏葸不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鲁迅先生于1924年创作了小说《祝福》。

祥林嫂全文阅读答案,祥林嫂全文原文(1)

一、“祝福”的本义

祝福,是曾经盛行于江浙一带的一种旧俗,是旧时大户人家的年终大典。在辞旧迎新之际,有钱的人家门纷纷*鸡宰鹅,烹制“福礼”,以此供奉天神和祖宗,以求来年的幸福。

鲁迅先生以此为故事素材,创作小说《祝福》。还原了旧时社会中,几千年的封建宗法思想对劳动人民身心的持续残害。

小说《祝福》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我”,一个离乡的知识分子,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鲁镇以后,寄居在鲁四爷家的所见所闻。故事的发展围绕鲁四爷家的女佣——祥林嫂的波折命运展开。

底层妇女祥林嫂充满悲剧和血泪的一生,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对底层百姓的压迫之深。“祝福”奏响了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悲歌,同时这也是当时的人对于“礼教吃人”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的挽歌。

小说以庄重的“祝福”旧俗作为开端,又以喜庆的“祝福”场景收尾,充满了讽刺意味。一个人的死,在人们看来显得如此无足轻重。尤其是这个人,是受尽了贫苦、压榨,以及人们的嘲讽和奚落的祥林嫂。

祥林嫂是唯一不被祝福的人,那个封建宗法制度维持下的社会,抛弃了她。以致于祭祀的时候,她的“沾手”都是对神灵和祖宗的亵渎;而她事后,也成了东家口中的一个“谬种”,不值得任何同情与可怜。

“祝福”在鲁迅先生笔下,更像是一块粗陋的遮羞布。隐隐约约,让我们看到当时的社会本来面目——底层民众深受封建宗法制度的束缚和迫害,但却浑然无知。

祥林嫂全文阅读答案,祥林嫂全文原文(2)

二、祥林嫂之死,没有人是无辜的

在这旧年年底“祝福”的喜庆氛围中,鲁镇的人,是不大可能去关心祥林嫂之死的。祥林嫂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而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也不过采取了一种回避的态度,因为没有告诉祥林嫂“阴司”是否存在而略感内疚而已。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是祥林嫂的东家鲁四爷的话,在他眼里,祥林嫂就是一个灾星,只是死得“太不是时候”。因为不是“死得不是时候”,竟也是一种罪过了。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这是短工的话。在同样是农民阶级的短工眼里,“穷”是一种原罪,“穷死”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是谁*死了祥林嫂?鲁镇的人,看似个个无辜,但却全都是凶手。

① 祥林嫂——封建宗法迫害的典型

祥林嫂是一位苦寒的农家女,她勤劳善良、踏实肯干,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获得幸福。然而,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那个病态的社会就没有给她哪怕一次自主选择的权利。

祥林嫂的一生,卑微单薄。命运一共给了祥林嫂三次重击,在这三起三落中,她一次次从希望走向绝望。

祥林嫂的第一次命运转折,发生在她早年丧夫之后,婆婆强迫她改嫁,她只好外逃到鲁镇做工。在鲁四爷家当帮佣的日子很辛苦,但是祥林嫂反而过得充实。那段时间,她“口角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祥林嫂全文阅读答案,祥林嫂全文原文(3)

这次出逃做工,集中体现了祥林嫂身上的两大美好品质:

其一是热爱劳动,踏实肯干。作为一个底层小人物,祥林嫂的工作卑微而艰苦,但是对劳动的信仰和热爱依然让她觉得踏实、满足。

其二,祥林嫂丧夫以后虽然被迫再嫁,但是她不愿意任人摆布,而是选择出逃。可见她是一个自强独立,有反叛觉悟的妇女。

后来她的婆婆找上门来,祥林嫂被强行带回家中,她对命运的第一次反抗最终宣告失败。回到婆家以后,她便被婆婆强行嫁给贺老六。好在贺老六是个勤劳本分的好人,祥林嫂的命运又一次迎来曙光。

好景不长的是,命运很快给与了她第二次重击。随着丈夫染上风寒去世,儿子被狼叼走,祥林嫂陷入了巨大的绝望。命运的急转直下让祥林嫂不得不求助于生命中永恒信仰——劳动。这个信仰支撑着她再次来到鲁镇。只是这一次,她没有在这里找回自己的价值。

因为再嫁和二度丧夫,鲁镇上的人都视她为不洁之人。举行祝福典礼的时候,大家不敢让她触碰祭品;当她倾诉命运悲剧的时候,人们疲于倾听;后来,她为了“赎罪”,千辛万苦捐了一条“门槛”,却依旧无法改变人们对她的偏见。

她失去了认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同无用之物。无用的祥林嫂被赶出鲁家,被人们彻底抛弃的人,在对鬼神的恐惧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她一生都在和命运抗争,但却没有一次获得成功。她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想要紧紧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但是这个社会没有给她一刻喘息的机会,那些旁观者们只是一群等待着她溺毙的看客。

一个祥林嫂,照见众生相。鲁迅先生以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手法,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的悲剧性性人物。

② 鲁四爷——特权阶级的施暴者

鲁四爷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典型的封建卫道士,特权阶级的施暴者。他大骂新党、反对改革,顽固而迂腐,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改革,只为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地位。

作为地主阶级的典型,鲁四爷剥削底层劳动人民,自私伪善、冷酷无情的形象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祥林嫂第一次上门帮佣时,鲁四爷嫌恶她是寡妇;祥林嫂的婆婆找上门来,勒令她回去时,鲁四爷没有表现出半分的同情;祥林嫂第二次回来以后,鲁四爷更是认为她再嫁有罪,视她为不洁的罪人,不让她碰祭祀的任何物品。

最终,没有任何事做的祥林嫂在鲁四爷等人的嫌恶下,成为无用之人,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鲁四爷把她打发走了,失去了特权阶级的“恩惠”,祥林嫂沦为乞丐,最后在饥寒中死去。

祥林嫂全文阅读答案,祥林嫂全文原文(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