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全文阅读答案,祥林嫂全文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10:09:59

③ 祥林嫂的婆婆、鲁四婶和柳妈——无情帮凶和看客

除了鲁四爷之外,还有一群人,诸如祥林嫂的婆婆、鲁四婶和柳妈等,她们是旧社会中的无知者,有的同样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却在无意识之中做了迫害祥林嫂的帮凶和看客

祥林嫂的婆婆精明能干,自私贪婪。儿子死后,她将儿媳妇视为牟利钱财的工具。不顾祥林嫂的反抗,将她嫁到偏僻的村庄。她遏制了祥林嫂的第一次反抗,迫使她走上一条绝路。

鲁四婶和鲁四爷则是一丘之貉。作为既得利益的地主阶级,鲁四婶对祥林嫂最初的“体谅”和“同情”,全部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当祥林嫂二次上门,显然不如以往能干之后,她的地主阶级嘴脸也原形毕露。鲁四婶逐渐开始表现出不满、厌恶,还对她进行警告,最终将祥林嫂赶出家门。她和鲁四爷一样,只是将祥林嫂作为一个劳动的工具,对她没有真正的怜悯之心。

柳妈作为鲁四爷家的另一个佣人,也是一个典型的被剥削者。她本该对祥林嫂同病相怜,然而封建迷信思想对她荼毒颇深,导致她间接成了害死祥林嫂的帮凶。

柳妈崇尚封建女德,认为女性的贞洁至高无上,而祥林嫂在她眼里就是一个不洁的女人。同时她迷信鬼神,给祥林嫂讲阴司的故事,教她寻求所谓的“救赎之道”。然而,这种毫无“疗效”的方法,也恰恰成了压死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

④ “我”——无能为力的旁观者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爱憎分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我身上,既有对祥林嫂这样的底层妇女的深切同情,也有对鲁四爷这种地主阶级伪善面孔的憎恶。

然而,在整个社会麻木、冷漠的气息之下,我纵然在蒙昧中有所醒悟,但是对眼前的这一社会现状依然无力改变。

鲁四爷自私丑恶,可是他依然高高在上,享用着地主阶级的特权,我不敢做出任何正面的回击。同时“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依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脱离愚昧,或者有逃避责任的嫌疑。

当祥林嫂问“我”,人死之后是否有灵魂?地狱是不是真的存在?

究竟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对于祥林嫂的追问,我选择了逃避。含混不清地给了一个“也许有,也许无”的答案。我虽然同情祥林嫂,然而也不愿去听她的絮叨,不愿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委。

我本是祥林嫂唯一抓住的救命稻草,然而正是我“也许有”的回答,让她在对鬼神的惊悚和恐惧中,含恨而死。

祥林嫂全文阅读答案,祥林嫂全文原文(5)

三、封建宗法制度的“吃人”本质

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对人的残害,主要体现在四大封建权力:阶级特权、族权、夫权与神权。《祝福》主要体现了在旧时代,四种封建权力对一位普通农村妇女的残害。

封建宗法制度树立了森严的阶级界限。小说中,以鲁四爷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极尽各种剥削手段,压榨着以祥林嫂、柳妈为代表的农民阶级。而祥林嫂、柳妈以及其他雇佣工,却把在鲁四爷家当帮佣视为一种恩惠。

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压迫与剥削,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对于被剥削者而言,没有人会想到反抗,想到不公平,他们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对于剥削者而言,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并尽力维持着这一切。

而小说中,祥林嫂在婆婆的逼迫之下改嫁,无法选择个人的幸福和命运,则体现了封建族权对人,特别是对女性的迫害。祥林嫂在夫家,被当成了一件“财物”来看待。她婆婆抓她回去,是要用她换来的“彩礼”为小儿子娶媳妇。

祥林嫂对族权的反抗,不过是“逃跑”或“自*”。然而她都没有取得成功,被夫家的人逼迫着,摁着头拜了堂,嫁到了山里去。一个女人,在没有娘家人可以依靠的情况下,只得接受这样的命运。

对于祥林嫂的挣扎和反抗,没有人站出来为她说话,指责她的婆婆,这就是族权体现出来的威势。封建族权执行了千百年,哪怕它是狰狞可怕的,所有人也都默认了其合理性。

祥林嫂全文阅读答案,祥林嫂全文原文(6)

祥林嫂两度丧夫,在他第二任丈夫死后,人们认为她的再嫁是不贞,她成了一个不洁的女人。甚至连祭祀的用品,也不许她碰。夫为妻纲,好女不侍二夫的观念,则体现的是夫权对妇女的桎梏与戕害。

从古至今,人们要求女人要从一而终。古时候,如果一个妇女死了丈夫,那么她的最佳选择便是守寡。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视贞洁为女性最重要的美德。明清时期,社会上也曾流行着为为夫守节,册立牌坊的病态风气。可见,夫权在封建统治倒台之后,仍然在民间拥有强大的威慑力。

小说中,夫权和族权显然相互抵触。祥林嫂是要为第一任丈夫守寡的,然而她夫家的人,则逼迫她再嫁以换取钱财。祥林嫂在夫权和族权的夹缝中,借着地主阶级的“恩惠”苟延残喘。

祥林嫂为了赎罪,听从柳妈的建议拿出全部积蓄捐门槛,则体现了神权对人的支配。

祥林嫂作为一个底层妇女,没有受过教育。当别人告诉她关于阴司报应和鬼神一说时,她深信不疑。在祥林嫂生命的后期,她的精神世界已经完全被神权的可怖所威慑。

神权是压垮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在路上遇见“我”,便认真地追问是否存在阴司。可见,祥林嫂的恐惧达到极点,神权对未受教化的民众的支配非常成功而且彻底。

除了农民阶级以外,沿袭了几千年来尊神敬神的传统。也让诸如鲁四爷这一类地主阶级不敢怠慢,所以在祭祀的时候,他一再嘱咐不能让祥林嫂碰祭祀的东西。

旧社会的所有人都难逃“四权”对精神的戕害。而祥林嫂的悲剧核心,正是因为她同时受到阶级特权、族权、夫权与神权这四大绳索的捆绑与束缚,无力挣扎,唯有一死。

在封建社会中,诸如鲁四爷的样的特权阶级们永远站在顶端,左右着大多数的底层民众。而底层的农民阶级,则习得性地接受了这种受压迫、被剥削的命运。除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剩下那些无知的帮凶和看客们。

底层的弱势群体在这样的社会阴影之下,见不到一点光亮,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纵然也会出现一些像“我”这样尚存良知的知识分子,但是他们势单力薄,能力有限,还无法撼动维持了几千年统治的封建宗法制度。

祥林嫂全文阅读答案,祥林嫂全文原文(7)

四、《祝福》的现实意义

《祝福》是鲁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反封建小说之一,意义深远。

在鲁迅所处的年代,《祝福》体现的是封建宗法制度对人的残害。在一个“阶级特权、族权、夫权和神权至上”的社会里,看似施暴者和受害者泾渭分明。但是事实上,每个人都已经深陷于封建宗法制度的囹圄。

身在其中的人们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一般,奋力飞奔,渴望挣脱枷锁,但却永远在做无用功。只有从根本上改革封建社会的本质,人们才能打开枷锁,获得真正意义的解脱。

同时,文章也通过“祥林嫂的不断倾诉”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信仰的的意义,以及人类对诉说的渴望。

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里,底层的老百姓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压迫和摧残。人们渴望诉说、渴望被倾听。然而封建社会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带给人们肉体上的苦难,还有精神上的摧残。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之下,底层民众疲于应付现实生活加诸的苦难,更无暇顾及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内心信仰的崩塌。

在小说中,祥林嫂的信仰是依靠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随着她的劳动价值逐渐不被认可,她的勤劳也随之失去意义。从此,她由一个社会所需的劳动力,沦落为处处被众人排斥无用之人。

也许是从鲁四婶第一次不让她碰祭品开始,也许是鲁四爷对她投以鄙夷眼光的那一刻开始,祥林嫂的生命信仰逐步瓦解。直到她被赶出鲁家的那一刻,注定了她必死无疑的悲剧命运。

其实,在封建“四权”的步步紧逼之下,祥林嫂也曾发出过“求救”的信号。她曾经跟柳妈、鲁四婶,还有鲁镇上的其他妇女们倾诉过她的苦难。她倾诉自己被迫改嫁、儿子如何被狼叼走的惨景,不厌其烦地复述自己多舛的命途。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是,人类对信仰的维护和对被倾听的渴望又何其相似!

祥林嫂渴望倾诉,也曾经将倾诉作为面对生活苦难的一剂止疼药。然而,无休无止的倾诉,已经无法换来人们的同情,取而代之的是奚落和嫌恶。倾诉只是她最后的无谓挣扎,最终,祥林嫂最后的倾诉渴望也在人们的冷漠之中消失殆尽。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