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
序章1988年,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踌躇满志地出了一本书:《1999:不战而胜》。对,没错,就是那个1972年访华开启中美破冰之旅,在书房拜见*,并云山雾罩般听*讲了一小时十五分钟哲学的尼克松。
他在写道:“苏联人矢志不移地要实现建立共产主义世界的目标。我们则矢志不移地要实现建立自由世界的目标。”
世事难料,没想到根本没到1999年,1991年苏联便不战而败。
一、“和平演变”的由来及遏制政策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了40多年,苏联可是可以与美国正面硬刚的强大存在。眼见对强大的苏联用武力战胜已无可能,西方便转而采取“和平演变”战略。
“和平演变”一词,最早是曾任美国驻苏联大使的乔治·凯南在1947年7月提出的,他预言: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最终将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
冷战之父——乔治·凯南
乔治·凯南也被有的人称为“冷战之父”,他提出了著名的遏制政策。
1946年2月22日,时任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并最终被美国政府所采纳的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也就是遏制政策。
遏制政策主张加强美国同西欧等国的关系,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的政治冷战来遏制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影响。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美国嗅到了机会,加紧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但实施效果不明显,直到尼克松的上台。
尼古松上台前的国际政治环境是: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苏联处于上风。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大力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交恶达到高潮,发生了一系列的中苏边境武装军事对抗,其中1969年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几乎导致了中苏之间的战争。
珍宝岛战役
1968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后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奉行“均势外交”,力图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通过宣扬以个人私利和个人私有制为核心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来同苏联意识形态相抗衡。二是1972年访华改善中美关系,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高瞻远瞩的*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也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局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