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者所以正身也翻译,礼者天之序也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17:20:00

作为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其中,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他批判吸收百家之长,是集大成的卓荦大家,巍巍然少与伦比。

“为人之道,修身为本”,荀子《修身》就此做了专门论述。荀子认为,“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通过隆礼亲师,能晓事理辨是非,“宜于时通,利以处穷”,“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稷下读书会特别甄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大出版社的经典读本,以便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品读《修身》。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稷下读书会因此倡导以“每日一悟”的方式品读国学经典,具体方式如下:

1. 稷下读书会每天整理一段原文,结合注释和译文,供书友阅读;

2. 书友选择每日头脑最清醒时学习、思考;

3.建议整理记录感悟,或写在纸上,或发到文章下方的评论里与书友交流。


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觉评注

【原文】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①。《诗》云②:“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

【注释】

①正仪:正确的准则,榜样。

②引诗见《诗·大雅·皇矣》。

【译文】

礼法,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正确阐明礼法的。没有礼法,用什么来端正身心呢?没有老师,我哪能知道礼法是这样的呢?礼法是这样规定的就这样做,这是他的性情安于礼法;老师是这样说的他就这样说,这是他的理智顺从老师。性情安于礼法,理智顺从老师,那就是圣人。所以违背礼法,那就是无视礼法;违背老师,那就是无视老师。不赞同老师和礼法而喜欢刚愎自用,拿他打个比方,那就好像让瞎子来辨别颜色、让聋子来分辨声音,除了胡说妄为之外是不会干出什么好事来的。所以学习嘛,就是学习礼法;那老师,就是以身作则而又重视使自己安守礼法的人。《诗》云:“好像不懂又不知,依顺上帝的法则。”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中华书局·楼宇烈 主撰

【原文】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①。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②?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③。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④。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⑤。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⑥。《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

【注释】

①正身:端正行为,指去掉不符合礼所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师:君师。正礼:正确解释礼的各项规定。

②安:怎么。为是:应当是这个样子。

③礼然而然:礼是怎样规定的就怎样做。情安礼:性情习惯于按照礼去做。

④非:违背。法:礼法,法制和道德规范。

⑤不是师法,而好自用:不遵照师法的教导和规定去做,而喜欢自搞一套。舍乱妄无为:除了干妄乱的事,不会再有别的作为了。

⑥正仪:正确的标准,即典范。以身为正仪:以身作则。自安:自己安心于这样去做。

⑦帝:老天爷,这里指自然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然而它符合自然法则。”(见《诗经·大雅·皇矣》)


商务印书馆·方达评注

【原文】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1]。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2]。《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3]此之谓也。

【注释】

[1]若:如,像。

[2]仪:法则。

[3]“《诗》云”数句:引自《诗经·大雅·皇矣》。则,法则。

【今译】

礼,是用来正身的;老师,是用来正礼的。没有礼,用什么来端正人的身心呢?没有老师,我如何知道礼是这样的呢?礼是这样就这样做,就是性情安于礼;老师怎样说就怎样说,就是智慧有如老师。性情安于礼,智慧有如老师,那就是圣人。所以,违背礼就是没有法度;违背老师,就是没有老师。不遵从老师和礼法而喜欢自以为是,就好比让瞎子来辨别颜色,让聋子来分辨声音,除了昏乱妄为之外什么也做不了了。所以,学习就是学习礼法。老师,就是要身为表率而又贵于安心于这样做。《诗经》中说:“不知不觉顺从上帝的法则。”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