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功成弗居天行之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译:天下人都知晓美好的事物,那么丑陋的概念就存在了。都能认识善良,那么就存在丑恶的观念。所以有无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相矛盾而捉成,长短相比较而形成,高下相对照而分辨,音声相对立而和谐,前后排列才有次序,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让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恃己能,有了功绩而不自夸。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就不会失去。
浅析:老子带着后人从有的角度去寻找道,首先提出两个相互对立的大概念,“美好”与“丑陋”,“善良”与“丑恶”。有句话:“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因为提了美好、善良,人人都知道其反面的内容,故而隐而不说,培养的是温柔淳厚之性。
接着提出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六个概念,第一个有无与后面五个概念不一样,老子是用有无之“有”的路径来证明无的存在,换句话说,后面的五个概念都属于有的延伸品。
难易是对事情而言,人众者:齐心者易,离心者难;个人者:恒心者易,惰性者难。
长短者比较多了,有尺度、时间、是非,比较广义了。因为既有时空的概念,又有平面的概念,是非更是泛指了。
高下指技能、学识、职位、位置。有比较广义的,比方学识;也有比较狭义的,位置。
音声来自于自然声音、乐器声音、动、植物发出的声音,物体移动各种声波、声带。
前后包括时间、空间有一面可对照者。
这些道理都是不变的,虽然各国的文字写法不同,语调不同,但意义且是恒定的、共性的。
对于这种有的,圣人就顺其自然,顺其发展;也不教导,只要静下心来,感受一下就行。
后面四句就是天行之道:“万物作而弗始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万物的四季轮回,兴盛衰亡都是有其自己的规律,是“道”使然,天道从来没有想过来居功,或者说得更确切点:是没有这种概念。但是人民一旦幸福会情不自禁地感恩天;如果受极大的委屈,也会向天诉苦。如果出了一个福泽度很高的人物,会把他比作天,或者与天连在一起。这个天,就是无的概念,但居了天功,便是最大的功成。
庚子年八月廿五
老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