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稚携壶浆的上一句是什么,稚子金盆脱晓冰的下一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22:22:58

我听说过他“长安城居其不易”的故事,听说过他与湘灵的悲凄爱情,听说过他晚年沉溺歌姬的风流轶事,听说过他与元稹的友情,也曾在《妖猫传》里通过黄轩的演绎认识这位曾经热血的青年,剩下的,我只知他是《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观刈麦》的作者,而这些诗都是我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但仅凭这些诗,或者仅一首,便足以让人念念不忘。

语文老师以及教辅资料上对白居易的描述:“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对其诗歌的描述:“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这是后世对他和他诗歌的评价。官方的评价往往让人产生距离感,这些字组成起来让人提不起对诗人深入了解的兴趣。但我还是从他的《观刈麦》中窥探到他思想的痕迹。

童稚携壶浆的上一句是什么,稚子金盆脱晓冰的下一句(1)

《长恨歌》确实经典,但我也确实体会不到悲剧爱情的凄美亦或是唐王朝衰亡的伤愁;《琵琶行》固然绝妙,但我小小年纪也难以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其中的悲喜交加之感;我只深深被《观刈麦》吸引,它的确平白通俗,但震慑人心,也许最简单真实的东西最能打动人吧: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童稚携壶浆的上一句是什么,稚子金盆脱晓冰的下一句(2)

青年的白居易有感而发写下《观刈麦》,这首诗大家都读过,上半部分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南风起”、“覆陇黄”,画面温暖富有动感,妇姑与童稚一长一幼、一沉稳一活泼同走在田间去犒劳自己家的壮丁––全家的希望,这个意境给我一种和《平凡的世界》里改革开放一样未来可期的感觉,但纵观全诗,这不过是一种幻觉罢了,骤然给人一丝悲凉。

童稚携壶浆的上一句是什么,稚子金盆脱晓冰的下一句(3)

其实一二两句便告诉我,上半部分是紧张的,果不其然,天气炎热,阳光炽烈,可没人稍稍纳凉,甚至“但惜夏日长”,他的《卖炭翁》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也是同样的无奈心理,换成普通人的说法,就是“没办法啊,生活所迫”。

可普通人的生活所迫只是尽己所能完成自己的工作、承担自己的责任,白居易眼中贫苦百姓的生活所迫却是逐渐被榨*绝望。在那个时代里,在那个明明温暖和谐的乡村图卷里,隐藏的是百姓深深的痛苦与压抑。

童稚携壶浆的上一句是什么,稚子金盆脱晓冰的下一句(4)

第二部分便直接戳穿了这看似美好的假象,贫妇人抱着小孩捡拾人家遗落的粮食,为什么会这样啊?出什么事了?他们家的壮丁呢?不幸去世了吗?若是如此,失去了丈夫就活不下去了吗?也许,他们曾也是“荷箪食”、“携壶浆”犒劳家中顶梁柱的人吧。

不知其中因果,但结果已然明了––“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我能想象到妇人说这话时是带有哭腔的,或者已经在抽泣,小孩子也在哭,却不是嚎啕大哭,因为他已经饿得没有力气了,大人和小孩瘦瘦弱弱惹人怜悯,而这一切是因为我们今人所无法感同身受的繁重赋税。

童稚携壶浆的上一句是什么,稚子金盆脱晓冰的下一句(5)

那个时代的统治者在榨干他们的子民身上的每一滴血,这位贫妇人只是千千万万受害者之一。此时的白居易深受震慑,他是一位官员,享受着唐朝廷丰厚的俸禄,先前定然是心安理得,如今却发现他的俸禄也是下层人民被剥削的血汗钱,这些俸禄也许背后造成了无数家庭的破灭。

更令人绝望的是,在喂养着无数这样*人于无形的官员的时代背景下,他做不了任何改变,只能“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但是,那个时代亏欠了他,他却没有从众亏欠那个时代,他的心从未如他的名字般松懈过,这就让我钦佩不已。

童稚携壶浆的上一句是什么,稚子金盆脱晓冰的下一句(6)

也许他晚年的风流逸事让他饱受诟病,但我觉得他这样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与挚爱湘灵令人遗憾的无数次错过直至最后的再也不见让他变得些许麻木且随便;另一方面,像他这样洞察世事却无法改变的人一定很痛苦吧,他只能以这样获得短暂快乐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余生了。

这让我不禁想象着,他若是出生在更好的时代,定会一直意气风发到生命的尽头吧。说不定他会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一鸣惊人呢!而《中国诗词大会》书中不仅有他的著作,更有他才华横溢的一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