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画画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徐悲鸿分别擅长画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22:48:05

作者□杨景和

“美术直接影响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思想感情、审美心理等,只有对人的精神的影响才能最终影响实际的社会生活。”⑴因此,发扬徐悲鸿艺术精神,发扬写实精神,使每个艺术家对社会、文化、艺术都有着肩负历史的使命。徐悲鸿所倡导的绘画艺术精神包含了提倡“真善美”的统一,提倡“艺术兴国”的爱国主义,其精神内涵为徐悲鸿“写实主义”是一个科学的、充满多样化的艺术体系。在徐悲鸿艺术精神的影响下,当代艺术家们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厚的品格魅力,这一品格魅力始终贯穿在他们的人品、学品、画品中,从而成为新时代巨大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每个艺术家一生追求的奋斗目标,这一光荣传统应成为每位艺术家的座右铭。

徐悲鸿画画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徐悲鸿分别擅长画什么(1)

傅天仇作 徐悲鸿像

一、徐悲鸿的精神世界

为进一步彰显徐悲鸿大师艺术精神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得不重温徐悲鸿那个时代所倡导的写实艺术精神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917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鼓吹者陈独秀把改良中国画作为新文艺运动的一部分,他在《美术革命》这篇文章中提出了美术革命的任务就是改良中国画,而改良中国画的具体措施就是要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他提倡的是能够自由发挥、抒写个性、不断创造的新美术。大力提倡“师造化”的写实主义就是有的放矢的革命。倡导写实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科学”与“民主”精神在美术革命中的具体体现。1917年负笈日本的徐悲鸿,又于1919年赴法留学。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之方法》一文即发表于留日的第二年载于《北京大学日刊》。在中西画法的比较上,在中西美术道路的选择上,徐悲鸿有着更为深切的体味。他撰写的开篇就提出了民族振兴与画学的关系。画学上所谓的“颓坏”,其实是“守旧”和“学术不独立”的结果,他为画学的振兴提出了自己的“中国画改良”的方案:一方面他看到“西方画乃西方之文明物,中国画乃东方之文明物”,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因此要守住佳者、继承垂绝者;另一方面,又看到“中国之物质不能尽术尽艺”的缺憾,必须改之、增之、融之。中国画改良论无疑是中体西用方案,它和“中西合璧”、“西画化”的文化策略实际上存在较大区别。《中国画改良之方法》同时阐述了徐悲鸿倡导写实绘画的思想,即关于“妙”和“肖”的关系。“在他看来,未有‘妙而不肖者也’,‘故妙之肖为尤难’。因此,他‘实写’的主张既来自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写实绘画体系,也本源于对中国传统绘画‘不能尽术尽艺的’痛陈,而写实主义的思想和技巧,无疑更加强了他对于中国画‘实写 ’的迫切性认识。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和写实主义主张为20世纪人物画的变革提供了思想基础,影响了这个世纪人们对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的认识。”⑵

徐悲鸿倡导的绘画艺术精神包含了提倡“真善美”的统一,提倡“艺术兴国”的爱国主义,其精神内涵为徐悲鸿“写实主义”是一个科学的、充满多样化的艺术体系。他将外来的加以吸收,取其精华,也是将中外的写实主义创作和教学体系的延伸的具体化。他明确指出,“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他还强调“精密观察一切事物”的“惟妙惟肖”写实能力,提高到“心手相应之时”,才能达到“惟妙”之境界。徐悲鸿以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的严肃艺术家坚定选择了“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以“艺术中兴,配合国家复兴大业”为己任,进行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活动。徐悲鸿用写实手法去关注和表达客观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的思想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的创作方法。写实主义画风在中国现代艺术史及思想史上的地位,的确可以在文化旗手鲁迅那里得到认证。“鲁迅认为,‘现代流派艺术并不适宜中国的迫切需要,中国最需要向外学习的,是写实主义传统 ’。徐、鲁的契合,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现代性进程的艰难性,也说明了中西现代性之路的差异、区别与错位性。”⑶徐悲鸿反复强调提倡写实主义,引进西画的素描造型到中国画领域来,对中国画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将现实主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转换到对现实中‘人’的关注,特别是对现实中每一个人的个体生存价值与生存状态的关注。”⑷这就是他坚持“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艺术追求,写实主张绘画与现实结合,与普通大众的审美距离而受到普遍的欢迎。

西安美术学院著名画家刘文西曾感慨:“我是受徐悲鸿先生影响的一个忠实的学生。徐先生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和基本功课程,确实影响了一代代人。作为人物画来说,徐先生很扎实的、科学的、同中国传统相结合的,这样一个改革性的中西恰如其分相结合的这样一个教育思想,对我们后来出现的人物画这一代人影响很大,我们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塑造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我认为,徐先生这样的教育思想现在还是需要。”⑸所以,现在我们有些画家对于基本功的练习比以前放松了,有的认为素描过时了,导致结实的造型也淡化了。塑造人物没有能力塑造逼真的形象,能力减弱了。当前应该重新认识徐先生这个重要的教学思想,人物画不但需要传统的功夫,也很需要外来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当下创作上要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精神在美术创作中具有主导作用,“立足传统、依托大众。提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社会大众对文化的感受为背景,以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动力,从本国传统与现实文化中获取灵感与资源,从社会大众的文化热情、感受和参与中得到鼓励和支持。”⑹结合当前倡导艺术家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画家心灵的创作理念,反映现实生活,塑造美好人物形象,激励人心,感召社会,自觉用艺术形式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成果的积累作出积极贡献。

二、艺术家的品格魅力

21世纪当代艺术家们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厚的品格魅力。这一品格魅力始终贯穿在他们的人品、学品、画品中,从而成为时代巨大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每个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接住这一接力棒传承和发扬下去。

1、艺术家所具备的高尚人品。何谓人品,即人的品质,人的品格。首先,古人对人品的记述,南朝梁沉约《奏弹王源》“ 源 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 宋 黄庭坚 《濂溪诗序》“ 舂陵 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其次,今人对人品的赞美和褒奖。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你看萧队长人品多高。”“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作为美术创作的主体所应具有的独立人品。人品作为一个艺术家太重要了,它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个人胸怀和个人风格魅力,还证明艺术家在社会的大环境处于一个什么地位。不妨将徐悲鸿的具体事例分享与大家。徐悲鸿请齐白石出任教授,从中可发现徐悲鸿的大度谦卑精神,可谓他的人品是多么的高尚、大度不凡。

1928年10月徐悲鸿时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画坛平庸保守,毫无生气,徐悲鸿见此情景深感责任重大,提出改变中国画的主张。当时也遭受到保守势力的强烈抵制,徐悲鸿急需标榜一个创新的形象,特意聘请齐白石到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任教,被齐白石婉言拒绝。后来徐悲鸿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登门拜访,老人家说出了自己的苦衷“我从来没有进过洋学堂,更没有在学堂里教过书。连小学、中学都没有教过,怎么能教大学呢?况且,我年龄也高了,满口湖南话,学生们也听不懂啊。”老人这么一说,倒把徐悲鸿给说乐了,徐悲鸿告诉他:“您不需要讲课,只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画画做示范就行了” 并保证说:“我在您旁边陪着您上课。冬天给您生个炉子;夏天,给您安台电风扇,不会使您感到不舒服。”白石老人这才勉强答应了。这样,农民出身半年私塾的齐白石坐上了大学教授。”⑺后来,徐悲鸿离开北平赴上海时,老人特赠送一幅《月下寻归图》并题诗一首“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表达了老人家深情厚意,自从与白石老人交往,徐悲鸿以他个人的魅力和做人的风范,始终不渝地树立齐白石画风,为齐白石晚年在中国艺坛登峰造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如,工笔画家桑建国对画家人品的解读,“一个画家的人品不能等同于他的社会交往能力。艺术人才学认为,高智商的艺术天才,往往相伴小气自私与狂妄自大。如果一个艺术家唯唯诺诺,不敢向传统向权威挑战,他怎么能够创造出超越前人的伟大的作品?如毕加索,莫迪尼奥尼等等,都是狂人。他们社交能力上的不足,使得他们往往非常孤独。”⑻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他的为人处事也有一定的范围或圈子,这就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但个体的大小不等同于他的创作作品不够伟大或没有影响力。我们需要理解艺术家的苦衷,能够从正面去爱护他们,理解他们,从他们创作的作品以画品的角度去判断,才可能理解其真正的艺术价值。

2、艺术家所具备的端正学品。何谓学品,确切地说,是指学者的“职业道德”和学识功夫。学品是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修养之一,除此,还具有不同的人品和个性。艺术家首先要做到学品端正,有正确的思想基础、牢固的艺术理论基础、丰富的美学想象力等。作为一个艺术家,什么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第一诚实,画亦真情实意。第二扎实的基本功,塑造形象逼真。艺术家学者型的也应该以追求真理为天职和使命,实事求是地发表意见,说真话、说实话,不说假话,少说空话。这些都是对艺术家学品的正确要求。譬如对待传统绘画的继承要“借古以开今,”即学习传统的精华,独抒己见,在不断深入生活体味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练就扎实深厚的传统功力,把继承、生活、创新三者紧密地统一起来,创作出符合时代的精品来。

徐悲鸿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尤其在艺术层面上,要采取“西方绘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学习态度,不是简单的“拿来”。要有自己民族的根基,若无根基就如同两片瓦,这不是“中西合璧”,而是“中西合瓦”,弄不好只会带来负面的笑谈。所以如何用中国文化的底蕴来丰富自己民族的根基是十分重要,在这样的艺术精神指导下,徐悲鸿创作了一系列气贯长虹的篇章,如取材于《列子·汤问》、象征着中国人勇敢无畏、坚忍不拔而开天辟地的《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民族危亡的忧愤之情以及向往新世界的期盼之心,表现了他高度的爱国家爱民族的浩然正气。

美术教育是徐悲鸿执著一生的事业。他曾说:一个画家,他画得再好,成就再大,只不过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如果把教育发展起来,就能培养出一大批画家,那就是国家的成就。他不仅悉心培养了大批学生,还尽自己的力量送他们其中的优秀者赴欧留学,也无私帮助了许多上门求教求访的美术青年。

中央美院至今还是继承、弘扬徐悲鸿的教学体系,他们要求师生首先要做到如何把传统文化精神真正深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去,使得自己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历代杰出的中国画家们都留下了温柔敦厚的高尚学品、人品,他们的风范如水赴谷,滋润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土壤。他们奉献和开创的正是我们要弘扬的。”⑼回顾上世纪50年代,徐悲鸿的创建的教学体系,由叶浅予、李可染、蒋兆和、郭味蕖、田世光、李斛等在徐悲鸿的基础上又完善发展了中国画系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今天中国画学院16字教学方针:传统为本、兼容并善、教学相长、鼓励创造。其中重视“教学相长”,重视心性培养,重视人品教学、修养教学、基础教学;鼓励独创,倡导朴素的风格,严谨扎实、厚重的基本功和最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深入的教学体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国家需要的优秀的美术家、艺术家人才,有些已成为美术界栋梁之才,走向了祖国最需要的工作岗位。

3、艺术家所具备的优秀画品。何谓画品,中国古代对画家及作品作出品评的文体,一般分品论述,鉴赏优劣得失。中国画的品评风气开端于魏晋,到了南北朝而大盛,如东晋的顾恺之《论画》,南齐的谢赫《画品》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子、传移模写”,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提出的“神、妙、能、逸”四品,五代后梁荆浩“六法”“气、韵、思、景、笔、墨”等等。 我们传统有这样比较科学的系统对绘画创作和艺术批评的标准,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谈到画品便想起1933年徐悲鸿策划中国美术欧洲展览,展出的现代中国绘画200余件,古代绘画50余幅,让外国人欣赏中国美术的发展基本脉络。而我们这些年我国对外文物美术展览多数古与今是分离的,其实可以合并扩大规模,展出效果更为全面,徐悲鸿的经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重视作品的质量,“要体现软实力,就要保证文化的含量和艺术的质量,需要聘德才兼备的学者,充分体现学术性。”⑽徐悲鸿的策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艺术家作品的画品、质量、品位要高。徐悲鸿对人物画提出“尽精微、致广大”的论点作为造型的至高要求。他认为在对客观对象观察时不能凭印象而是应精细地观察与细心刻画,保证形体的精准。画人物要在对象的精神内涵中扑捉形象特征,这样的创作才有生命力。如蒋兆和的《流民图》就代表这一时期人物画巨作,没有造型基础是画不出来这样的精品。蒋兆和曾经对艺术家走什么艺术道路的问题时,他说“要提倡有画品,有人品,哪怕是几个人,将来也是了不起的力量。”⑾通过这些力量的积蓄可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艺术作品充分发挥社会效应。

注释:

⑴ 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页

⑵ 尚辉的《20世纪中国美术现实主义内涵的变化与发展》

⑶ 王文娟的《徐悲鸿的艺术精神阐释》

⑷ 尚辉的《20世纪中国美术现实主义内涵的变化与发展》

⑸ 刘文西《论徐悲鸿作品的价值意义及对当代影响----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⑹ 卢禹舜:《关于“中国气派”美术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⑺ 吕立新的《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90页

⑻ 摘自桑建国日志《画家的人品问题》

⑼ 田黎明《重塑温柔敦厚的中国画本体精神 》中国文化报2007年

⑽ 《“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研讨会·综述》薛永年的发言

⑾ 蒋兆和的《蒋兆和人物画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42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