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作者的思想,乡愁写作背景和主旨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06:07:56

余光中先生不幸逝世,世人悲痛。他的名作《乡愁》再一次被提起,在网上疯传。这一首看似非常简单浅显的诗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爱,那么深入人心,让人感动呢?

乡愁作者的思想,乡愁写作背景和主旨(1)

(余光中)

我觉得这里面既有诗歌本身的原因,又有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

第一个原因,《乡愁》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母题之一:思乡。

所谓母题,就是人类共有的,古今中外都适用的一种文学主题,或者说情感方式。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通讯不发达,思乡的主题表现得尤为强烈。一旦出门在外,就很不容易与家里取得联系,很不容易回到家乡。所以就特别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表现这一母题的诗歌,在历朝历代都是汗牛充栋,也都很感人。

而且思乡这个母体具有衍生性,也就是说会催生其它意象。比如我们古人说“月是故乡明”,这里就催生了一个“月”的意象。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写月呢?因为古人交通讯息不发达,但是可以通过月亮来取得联系。月亮既可以照故乡,也可以照自己,自己和亲人看到的都是一枚共同的月亮。

乡愁作者的思想,乡愁写作背景和主旨(2)

(月是故乡明)

其二,所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不管是神话还是现实,人类都是从泥土中来的。故土是人类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人类最后的归属。而思乡,表现的正是一种回归故土的情感。

其三,现代人的交通通讯都很发达了,感觉似乎“思乡”不再那么强烈了。其实不然,现代人更缺乏“故乡”。由于现代人大量住在城市里面,与泥土隔绝,根本就连“故乡”都没有,所以现代人“思乡”更强烈。现在很多乡村打造,口号都是“记得住乡愁”,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原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表达的是中国海峡两岸长期隔绝,急需统一这一宏大的政治主题。

在中国,从古至今,统一永远是中国人最共同的,最迫切的愿望。因为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隔绝了。作为出生在大陆的余光中等一大批老一辈台湾人来说,大陆就是他们的故乡梦。他们表达乡愁,除了希望能够回到故土以外,更多的是希望海峡两岸能够实现统一。所以在那个年代,这首诗歌感动了很多人。

乡愁作者的思想,乡愁写作背景和主旨(3)

(海峡两岸)

现在海峡两岸虽然已不再那么隔绝,交通通讯也变得很容易了,但是人们发现,台湾一些年轻人的心已经变了,他们已经没有再把大陆作为他们的故土。台湾甚至有一些独派,改教材,改称谓,特意取缔年轻人心中的乡愁意识。这是一件让人非常焦虑的事情,所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在这个时代,再一次体现了它的重要意义。

第三个原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之所以深入人心,还在于它有一个非常明朗的简单的结构。

古代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就在于这些诗歌内容短小,结构简单,富有韵律,平白如话,内涵深刻。这几个条件非常重要。这样的诗歌,就容易进入教材,就适合给孩子们读,因此传播的范围就广。李白的《静夜思》,差不多算是古代诗歌中影响最大的一首了,就是因为它具有以上几个特点。顺便说一句,李白的《静夜思》,也是表达“思乡”这一母体的。

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也是具有这些特点的一首很漂亮的诗歌。他表达了宏大的主题,思想非常深刻。同时它的结构又很简单,很适合进入教材,很孩子们记诵。另外,它又具有音乐美,旋律美,适合谱成歌曲传唱。所有这些特点,都是这首名作能够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可以预见,就算一千年以后,这首诗依然会被人记住。

(参考资料:余光中《白玉苦瓜》、《全唐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