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善而从,择善而从之的善什么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07:08:53

“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论语作为方法论具体指导我们实践和生活已经两千年了,我们做人做事无不拿《论语》为行动指南和衡量标准。

但《论语》以及它的奠基人、传承人们在将儒学发扬光大的同时,也把中国人的思维带到了一个“二元论”的结果里。衡量人与事的标准就是“君子与小人”、“善与恶”,远小人而近君子,弃恶从善,成为我们一切的正确的行为准则。现实中果真是这样的吗?

孔子作为儒家圣人,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和成就却是《周易》的第三代先人,他为《周易》撰写了《系辞》,解读了《卦辞》和《爻词》,同样也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维习惯。所以我觉得,孔子之所以在儒家传承里弘扬“二元论”,是想对周易文化的一个以偏概全的修正,要不然国人的思维太活跃了,反复易变,还咋说都有理,太不好教导与管理了。作为入世的学说,简单而可操作性强,是最为关键的,所以儒家圣人们就干脆以“二元论”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其实在现实中除了善恶、君子与小人之外,还存在着很大的中间灰色地带的,这个灰色地带才是构成社会的主体。君子,也就是绝对的好人是有的,但那是极个别;小人,也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坏蛋,也是有的,但也是极个别。绝大多数人都是这灰色地带中不好也不坏的人,时不时的做些好事,但偶尔也做些坏事。正如道德是按照那些君子的标准制定的,然后用来约束那些不好不坏的人;而法律,则是用来约束制裁那些坏人的。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并不取决于那些君子与小人,而是中间人。那些好人就是好人,即便是做鬼了也是个好鬼,不用担心他们会变坏;而小人呢,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过不用担心,他们的比例太小了,对社会并不构成影响。这庞大的中间人,才是社会的主导力量,其中向善的人多些,社会文明程度就高一些,反之则相反。“择善而从之”的意义就在这里,不要期盼坏人能变好,只希望那些不好不坏的人中,善的成分再更多些,群体再大些,这个社会就会美好起来。

正如佛家一个理论,扬善,并不能灭除所有的恶,只是让社会上“善”的光芒再强烈些,以掩盖“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