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的资料100字左右,关于长征的知识简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10:47:51

80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长征,历时之久、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极其罕见。是什么让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前仆后继?

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答了这个问题:“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关于长征的资料100字左右,关于长征的知识简短(1)

《红军过草地》油画 张文源

为工农大众而战,为中华民族而战,为共产主义而战,是广大红军将士的共同信念和自觉行动。为此,他们可以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在通过敌人封锁的林华坪时,遭到国民党军的飞机轰炸,警卫员胡昌保飞身保护*时腹部中弹。*和医生一起为他包扎,但胡昌保已经气息微弱。*抱着这个不满18岁的小红军说:“会好起来的,我们抬着你走。”胡昌保说:“主席,我觉得血都流进肚子里了。我没什么牵挂,主席多保重。”小红军胡昌保死在了*的怀里。*的机要秘书黄有凤说,这是他第一次看见*流泪。

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罗青长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和我同班的小伙伴“叉口”,在过草地时,由于饥寒交迫,他倒下了。牺牲前,他拉着我的手说:“罗青长同志,我不行了,你们去把红旗插遍全中国吧!”

为了实现理想和信念而不畏巨大的牺牲,长征就是历史上这样一项罕见的军事行动。

中央红军攻占腊子口后,在甘南,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受命担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这位红军将领潸然泪下,说:“红三军团从第一次反‘围剿’时的几万人,至今天长征到甘南,现在只剩下2000人了……剩下的全是中国革命的希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8.6万余人踏上征途,到达陕北吴起镇时仅剩7000多人。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近10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到达甘肃会宁时只剩3万多人。

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的各级领导和指挥员,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很多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每次有战斗任务,战士们纷纷请战,共产党员更是抢在前面。在强渡乌江的战斗中,15个尖兵队名额,全团几乎人人抢着去。红一军团第二师红四团一营三连连长毛振华直接找到团长耿飚请战。

耿飚说:“又来了,我不是讲过嘛,这个任务非同小可。”

毛振华问:“那为什么不让我去?”

耿飚说:“毛伢子,这可是凫水过江,不同于地面作战。”

毛振华一听,当场把衣服脱了,跳到冰冷的江水中,扎了两个猛子给耿飚看。

关于长征的资料100字左右,关于长征的知识简短(2)

钟赤兵

红军长征翻越了20多座高山,其中数座位于世界屋脊且终年积雪;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险峻湍急的峡谷大江;也走过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更重要的是,红军很多时候处在数倍于己的敌军围追堵截之中,平均每三天就要发生一次激烈的战斗。然而,再困难、再艰苦、再危险,也没有动摇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中央红军抢占金沙江皎平渡口后,为了抢夺泸定桥,干部团一天一夜急行军120多公里,而且还打了胜仗,令人难以置信。

12岁参加红军的丁德山说:“长征途中,我先后负伤12次。孩子们问我为什么受这么多伤,我说,那是因为我打仗不怕死。我没有‘李云龙’的本事,但我特别能吃苦,能挨饿,能战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领中,有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独腿将军”,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曾亲自为他颁发红星奖章。他就是以残缺之躯走完长征路的钟赤兵。

在夺取娄山关的战斗中,红三军团第十二团政委钟赤兵的右小腿被子弹击穿,血流如注,但他仍坚持指挥,直至昏迷。不久,钟赤兵被送到*医院,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医生用一把老百姓砍柴用的刀和一条断成半截的木匠锯,为钟赤兵做了3次截肢手术,他的整条右腿被从股骨根部截去。

此时,部队又将踏上征程。钟赤兵对前来看望他的*、*和彭德怀说:“就是爬,我也要跟上部队。无论如何,我不离开红军。”*当即表示:“钟赤兵很能打仗,是有战功的,就是抬也要把他抬着北上!”就这样,钟赤兵拖着一条腿随中央直属部队行军。平常的路,战友们用担架抬着他走;遇到悬崖峭壁,担架抬不过去,他就自己拄着双拐前进,实在难以拄拐杖通过,他就靠爬。伤口稍有好转,他就让战友把他绑在马背上行军。就这样,钟赤兵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终于到达了陕北。

关于长征的资料100字左右,关于长征的知识简短(3)

红六军团在长征途中攻克湖南省新化城后,部分同志留影(资料照片)。来源:新华社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红军在长征中屡克强敌、战胜艰险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也是红军具有严明纪律的最根本的原因。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山顶高寒缺氧、险象环生。当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的官兵艰难地翻越这座雪山,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与兄弟部队会合时,突然接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迅速重返夹金山南麓,阻击尾随之敌。军令如山,全团官兵毫不迟疑地掉过头,忍着饥饿、寒冷和疲劳,重新翻越雪山,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使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摆脱了敌军追击。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进入乌蒙山区。敌军切断了通往黔西南的路,将红军包围在大山之中。危急关头,贺龙下达突围命令,要求部队隐蔽行军,不准点火;马蹄裹布,不能发出大的声响。万余名红军官兵严守行军纪律,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敌军防线中钻了出去。

老红军唐建能说:“长征那么苦,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我们有铁一样的纪律。长征初期,蒋介石集中了几十个师的兵力,围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我们常常每天要走100多里。在突破大容河、永顺一线时,我们一天一夜跑了180多里,按时赶到了大容河北岸。急行军时,来不及吃饭,更来不及休息,有时饭还没熟,就用洗脸布包着边走边吃。再累也没有人说个‘不’字。白天敌机轮番侦察扫射,有时正巧躲在橘树林里,再饿再渴也没有人违反纪律去摘橘子吃。”

关于长征的资料100字左右,关于长征的知识简短(4)

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资料照片)。来源:新华社

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鼓舞着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也感动着与红军打过交道的人。

丢失了东北的张学良被迫率部队到陕北“围剿”红军。开始张学良自以为红军不过是疲惫之师,一打就垮,没想到在榆林桥、直罗镇,东北军被红军大败。被俘的东北军军官看到红军中有老人、妇女和儿童,非常惊叹和佩服。

张学良也大为震惊。被俘的高福源团长被红军放了回去,向张学良汇报红军长征的经过,并转达了红军抗日的主张。张学良对身边的军长、师长们感慨地说:“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途疲惫,还能击败东北军,是值得深思的。这万里长征,你们谁能把队伍带得都跟你走?还不是早就带没了。”张学良想亲自了解一下共产党和红军到底是些什么人,于是秘密前往肤施(今延安),与*举行会谈,达成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共识。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开创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

关于长征的资料100字左右,关于长征的知识简短(5)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 李涛/摄

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篇章。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 · 索尔兹伯里踏访长征路,写下了轰动世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写道:“在20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在总结长征精神时说:“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

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红军在逆境中英勇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长征组歌》中的那句歌词“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