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总不亏。宁叫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名为《苏武牧羊》的老歌,歌唱的是20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这首歌在民国年间曾经风靡一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一直很流行。《苏武牧羊》脍炙人口,尤其适合长箫吹奏,那凄婉悠扬的旋律让人听来无不动容。
02
汉武帝时期,漠北一战匈奴被汉朝打败,逃向西北方向更远的漠北。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得以解决。几年后,匈奴的新单于且鞮侯即位,提出要跟汉朝和好。
在之前多年的汉匈战争中,双方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打探,匈奴前后扣留了十余批汉朝使者,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此次匈奴把以前扣留的汉朝使者放了回来,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把原先扣留的匈奴使者护送回漠北。
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苏武办完事准备返回汉朝时,匈奴那边出事了。
且鞮侯单于手下的亲信卫律,曾经是汉朝的使者,后来投降了匈奴,被且鞮侯单于封为丁灵国王。卫律有个副手叫虞常,痛恨卫律叛国求荣的行径。他与匈奴缑王合谋,想联络卫律投降匈奴时所带来的汉朝兵将,*掉卫律并且劫持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逃回中原归顺汉朝。
虞常跟苏武出使团队中的副使张胜在汉朝时就是朋友,就暗地将与匈奴缑王商定的计划告诉了张胜,张胜表示支持他的做法。
谁知道泄漏了消息,单于发兵追捕,缑王等人被*。虞常被捉拿后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商议,想*汉朝使者。卫律将苏武等人抓起来审讯,苏武说:“屈节辱命,即使活着,有什么面目归汉!”说著拔刀自刺,卫律大惊,赶紧找来医生救活苏武。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转后,单于让卫律对他劝降。卫律举刀威胁,苏武毫无畏惧。卫律又开始利诱,说自己投降匈奴后单于封他为王,如今有几万名手下和满山的马群。苏武投降后也能有同样的待遇。
苏武指着卫律的鼻子骂道:你忘恩负义背叛朝廷,厚颜无耻地投降敌人做了汉奸,我决不会投降,要*要剐都由你!单于见劝说没有用,就想方设法折磨苏武,想让他屈服。
当时正是隆冬季节,下着大雪,天寒地冻。苏武被关进一个露天的地窖,没有水也没有吃的。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充饥。
过了好些天,单于见苏武奄奄一息,却仍然没有投降的意思,只好把苏武放出来,送到北海(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地区,让他在那边放羊,说哪天公羊下小羊了再让他回到汉朝。
03
苏武到了渺无人烟的北海,没有粮食,他就挖野菜逮田鼠充饥。他不顾自己的生死,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他拿着外交使者所持的节杖放羊,抱着节杖睡觉,想着总有一天能拿着节杖回到自己的国家。
冬去春来,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苏武手里的那个代表大汉朝廷的节杖上的穗子都掉光了,苏武自己也须发花白了。可是他依然坚定地拿着成了光杆子的节杖,将其看作自己的命根子,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朝大将李陵也就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在出征匈奴时,因为孤军无援被敌军包围,作战失败被俘后,无奈投降了匈奴。李陵是苏武的昔日好友,被单于派去北海看望苏武,并再次对他进行劝降。
李陵劝苏武说,人生短暂,你在这里守节也不会有人知晓。还列数了汉朝廷的种种不好。可是苏武丝毫不为所动,说自己心甘情愿牺牲个人以效忠国家。表示如果单于硬逼自己投降,现在就死在你的面前。李陵听了羞愧不已,失望而去。
公元前85年,匈奴起了内乱,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要求和好了。汉昭帝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等人,匈奴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第二次,汉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苏武的部下常惠设法私下跟汉朝使者见了面。使者明白了苏武目前的境况,就向单于严厉交涉:“我们皇上在上林园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一条绸子,是苏武亲笔写的一封信。他说自己在北海放羊。你怎么可以骗人说他死了呢?”
匈奴单于听了大吃一惊,觉得一定是苏武的忠义感动飞鸟了,于是只好答应送回苏武。
当初苏武出使时,随从的有一百多人,这次跟着他回来的只剩了常惠等几个人。苏武出使时刚40岁,在匈奴受难19年,满头白发的他终于回到中原。长安百姓夹道迎接他,称赞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苏武不计生死,不畏艰辛,忠贞不屈,坚守爱国节操的高风亮节为历朝历代所景仰。
04
鲜为人知的是,《苏武牧羊》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也是一个充满辛酸和传奇的故事。歌词的作者有着与苏武相近的遭遇,才有感而发写出如此动人心魄的词句。
他名叫翁曾坤,山东蓬莱人,少年时曾经与吴佩孚一起在蓬莱云瀛书院读书。16岁时,在岁试中以第一名考取了秀才。后来,他还在登州文会馆学习过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
1906年,翁曾坤经蔡元培推荐到吉林参谋处谋略科任职,兼任吉林测绘学堂的数学教习。后来翁奉命赴外兴安岭测绘中国与沙俄的边界地图。他忠于职守,在艰苦的环境下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三年,足迹踏遍北疆的林海雪原。
由于沙俄的边疆官吏多次偷移界碑,侵占中国领土,翁曾坤据理向他们交涉,提出严正的抗议。沙俄边吏因此恼羞成怒,竟然不顾国际公法,野蛮地将翁曾坤掳去,关押在黑龙江出海口附近的庙街,也就是如今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城中。
被沙俄无理囚禁期间,翁曾坤始终坚贞不屈。他追思起2000年前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人囚禁在北海多年,历尽艰辛却依然不辱使命,矢志不移心存汉朝的故事。决心以民族英雄苏武为榜样,坚守节操。于是写下了《苏武牧羊》这首诗词,在困境中加以自勉。
宣统二年(1910年),经过清廷与沙俄方面的交涉,翁曾坤终于得以脱离囹圄,返回国内。
辛亥革命后,翁曾坤经人推荐,到烟台益文学馆任教,兼教德美领事馆人员普通话。他学识渊博,曾译著《代数备旨》、《八线备旨》等书。书也教得好,深受学生喜爱。
1919年,在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浪潮中,翁曾坤曾经在烟台参与组织学生运动,响应全国的反帝运动。为了推动学生运动,他还作了另外一首《团结御侮》的歌词。
后来他的同窗好友、同期秀才,此时已经是北洋政府直鲁豫副巡阅使的吴佩孚找到他,邀请他去洛阳任公署参谋处的教官。
05
1923年吴佩孚五十岁生日,属下要为他庆寿,吴以国家面临忧患而推辞。当时的直鲁豫巡阅使曹锟为了笼络吴佩孚,以利于自己贿选总统,坚持要为其祝寿。
典礼在洛阳的西宫举行,当时很多人献上祝寿词曲,不过皆是一些奉承阿谀之词,吴佩孚看了都不满意,但又碍于上师曹锟的面子,便对翁曾坤说:看来歌是要唱,但那些都不行,你考虑一下有什么好歌。
翁曾坤便以自己所作《苏武牧羊》一词稍作整理交与吴佩孚。吴看后大加赞赏,认为歌词写得好,当即命令军乐队谱曲教唱。那低沉悲壮的曲调,也很贴切地反映了歌词的内容。
翁曾坤将歌词交给吴佩孚时,谈到了自己被囚庙街以及《苏武牧羊》一词创作的经过。吴佩孚深受感动,当即草书了一幅对联赠送给他:“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苏武牧羊》这首歌语言精炼,朴实生动,情真意切,充满爱国情怀。加上旋律流畅古朴,很快便唱响全国。后来还相继出现了二胡、笛子、箫、古筝等各种民族乐器乃至发展到钢琴、提琴等西洋乐器演奏的乐曲,都十分优美动人,让人百听不厌。
在国家遭遇外族入侵,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苏武牧羊》这首歌往往能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怀,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的气节而勇于牺牲自我,起到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
身处异域逆境中的中国人也常常会以这首歌来激励自己,心系祖国,不忘初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