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在什么地方,三顾茅庐是当今哪个城市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20:03:40

三顾茅庐在什么地方,三顾茅庐是当今哪个城市(1)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时屯新野,徐庶见,器之。谓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许多人根据这段话认为,刘备是从新野出发三顾茅庐。其实这是天大的谬误。因为这段话说得很清楚“时屯新野,徐庶见。”也就是说《三国志》只明确,刘备在新野时,徐庶来投靠。古代记录历史,对一些不重要的情景,往往会简略掉,《三国志》尤其如此。所以,这段话并不表明,徐庶一见到刘备就马上向其推荐了诸葛亮,更不能表明刘备一定就是从新野出发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在什么地方,三顾茅庐是当今哪个城市(2)

其实,三国时期的史料就证明了三顾茅庐的起点不是新野。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

对这段记载,后人往往把关注点放在“亮乃北行见备”,认为与诸葛亮自述不符而否定。但是都忽略了“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

要知道《魏略》编撰者鱼豢,不是三顾茅庐的当事人,对“亮乃北行见备”记录有误情有可原。但他是魏国郎中,是帝王的侍从、参谋,对于敌我双方的对峙态势这类公开信息,必然会掌握最准确的一手记录材料。《魏略》作为那个时代的“当代人编撰的当代史”,对这一点的记载绝对不会有错误。

也就是说“曹公方定河北时”,刘备是在樊城,不在新野。

三顾茅庐在什么地方,三顾茅庐是当今哪个城市(3)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建安十二年)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公孙)康卽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诸将或问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建安十二年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郡楼将其名王来贺。十三年春正月,(曹操)公还邺......”

建安十二年九月,公孙康斩袁尚和袁熙,河北问题基本解决;建安十二年十一月,曹操巡视上郡和代郡稳定边境;建安十三年一月回师邺城。

可见“曹公方定河北”,就是指“公孙康斩袁尚和袁熙”的建安十二年的九月份。也就是在建安十二年九月开始,刘备就已屯樊城不在新野。

三顾茅庐在什么地方,三顾茅庐是当今哪个城市(4)

据史料记载,建安初,曹操把宛城张绣赶到穰城,控制了宛城后,就一直以宛城为基地在南阳北部用兵。但自建安三年,曹操从宛城出发讨吕布后,曹操的军事重心就一直放在北方地区,在南阳方面以宛城、叶县等城池为据点采取守势。建安六年,刘备到荆州后,刘表乘曹操对付河北袁绍无法南顾的机会,命令刘备在白河以东,北侵至叶县,并在博望击败曹操追兵,自己在白河以西,从穰城进兵打到宛城西北的西鄂。但在建安七年袁绍死后,刘表不敢再向北用兵,加上刘表老迈疾病缠身,再无进取之心。

《三国志•先主传》引“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建安七年后,刘表再无向北用兵,刘备都伤感自已身长赘肉。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汉晋春秋曰:曹公自柳城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

到了“曹公自柳城还”,即建安十二年九月,曹公方定河北,刘表也知道失去重大机会,曹操再无北方之忧,必然会一心一意平定南方。在此背景下,荆州方面进一步收缩战线,集中力量巩固汉江防线就成为必然。刘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屯新野,后撤到屯樊城就情有可原。

我们看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描述了当时的形势,即“荆州北据汉沔”。也就是说当时的荆州的防线在汉江,证明刘备三顾茅庐时在樊城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三顾茅庐在什么地方,三顾茅庐是当今哪个城市(5)

即然刘备三顾茅庐时在樊城,那么三顾地就绝对不是两百里外的宛城,只能是一江之隔的隆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