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雪打灯好不好?看农谚咋说的。
公元705年,武则天神龙年间,正月十五下令都城开放宵禁。万盏花灯,徐徐燃放,庆贺元宵节!洛阳城内彻夜狂欢,万人空港。自此,元宵节成为古代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灯月交辉映照人间繁华,穿过花市灯如昼的街头巷尾,有情人于万千人海中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匆匆一瞥便胜却人间无数。
龙腾虎跃的元宵节,给春节画上圆满的句号。一年的新生活从此开始,在正月十五前后,天气以低温天气为主,中东部等地大范围雨雪持续,多地将出现“雪打灯”的景象。那么“雪打灯”好不好呢,来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元宵节也称之为“灯节”,正月十五这天下起了大雪,大雪拍打在各式各样的灯饰上,就叫“雪打灯”。当然了,下雪并不会减少人们逛灯市的热情,一边下雪,一边逛灯市别有一番情趣,更增添了瑞雪兆丰年的意境,是一种祥瑞。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出现了“雪打灯”的现象,那么清明时节就会降雨。农谚说“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要知道,在古代秀才中举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清明前后下雨比秀才中举还要好,足以说明下雨的重要性,所以这是好兆头。 农谚“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也证明了这一点。
“雨打上元灯,五谷要丰登”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正月十五这天如果下雨,那么农作物就会大丰收。春季是越冬作物最需要水分的时段,适量的雨水特别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为后期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就是这个意思。
“正月十五雪打灯,家家户户粮满仓"
前面已经提到过“雪打灯”,那么这句话就很容易解释了。意思是说,如果正月十五这天降雪,预示着丰收的喜讯,家家户户的粮食都堆满了粮仓,寓意着人民生活富裕、幸福安康。
“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这句农谚是一个比喻,说的是如果正月十五下雪,那么年景将非常好,一个谷穗就能打半斤米。
“正月十五晴,春天少雨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正月十五这天是晴天,那么后期雨水将非常少,预示着会出现干旱,也就是俗称的“春旱”。众所周知,“春旱”的坏处是很大的,会影响春播玉米播种、出苗与苗期生长。长期干旱容易造成了农作物植株小、根系弱、叶片面积小,生物产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经济产量。
综上所述,正月十五当天下雪,预示后期雨水会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是个好兆头。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