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每天掌握几个新成语,持之以恒,就相当于拥有了打开汉语宝库的一把钥匙。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今天,我们分享含有“拔、跋”字的成语。这两个字,一个与手有关,一个与脚有关。“拔”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词,它的词义很多。这个字的本义是指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如拔萝卜。后来又有许多衍生义,比如:超出、挑选等等。注意这个字形与“拨”很接近,要细细区分。有人说,可以这样记忆:拔就是将拨的那一竖拔掉了。这样,就不会弄混淆。“跋”,本义是把腿足往上拖拉出来。可作动词:指翻山越岭。可作名词: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比如题跋。
跋山涉水:跋山:翻山越岭。涉水:徒步过河。形容长途远行的艰辛劳苦。比如:经过四个小时的跋山涉水,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说到长途远行的辛苦,脑海里便浮现了玄奘法师跋涉几万公里取经求法,红军跋山涉水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孩子们可以找相关资料看看。你认为是什么支持着他们不畏风雨、不畏艰辛,甚至豁出生命也不退缩,一路跋山涉水,最终达到目标的呢?
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霸道。原意指意气举动洒脱,不受约束。比如:唐.杜甫《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现在一般用来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经常用作贬义词。比如:他飞扬跋扈,欺行霸市,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出类拔萃,出:超出;拔:高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才德超出同类。一般指人的才德出众,不同寻常,用作褒义。最早出现于《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这段话的大意是:圣人对于百姓也是同类,但他远远地超出了同类。从有人类以来,没有谁比孔子更加伟大了。有人说,孔子是挺伟大的,不过还有其他人也很伟大啊。我觉得没有谁最伟大,各有各的伟大之处!孩子们,你觉得呢?有一句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读书只拘泥于书上说的,或者迷之相信书本说的,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读书要取其精华,要善于从批判性的视角来审查。这样,才会一代更比一代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